【国保打卡】(浙57)紫薇山民居(国8)

标签:
【国保打卡】紫薇山民居(国8)“三世尚书”牌坊均施彩绘淡雅清丽“三代五尚书”杂谈 |
分类: 浙赣偶得 |

(紫薇山民居)
明代的尚书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别不低。“尚书第”,尚书第的宅第。位于浙江东阳市画水镇的紫薇山民居,以“尚书第”为主,也就是说这里曾经出过一位“部长”。
对于建筑群,最希望有一片俯视或航拍图,在“百度”找到一片,欣喜。感谢原作者!


新建的“三世尚书”牌坊格外醒目。这么说来,这里曾经有一家连续三代担任尚书,在历史上少见。


进一步了解才知道,所谓“三世尚书”,并不正宗。思泉定义的“正宗”,应该是考中进士,取得学历后,一步步累官至尚书。而此处实际上任职的就是明朝天启兵部尚书许弘纲一人。其父亲、祖父因德高望重,当时的皇帝赐“兵部尚书”,因为跨三代,故习惯合称“三世尚书”。
牌坊顶部的“恩荣”,大概就是指此事。
历史上有过皇帝“封赠”的记载。而这里的“尚书”,不会是用银子买来的吧?从资料上看,清朝中叶有靠钱买官的。鲁迅在《各种捐班》一文中讥讽过,“清朝的中叶,要做官可以捐,叫做捐班。”不叫买官,称为“捐”,不过是一块遮羞布而已。至于明代有没有?特别是这个“三世尚书”,没查到记载,不敢妄自猜测。如果哪位博友对此有过研究,请指点。

言归正传。
紫薇山民居建筑群坐北朝南,北依乌龟山,前临东方西圆池塘。靠塘边有两颗古树,东槐西樟,特别显眼。



塘沿为河卵石大街,有相当长时间没修复过,平添古韵,更显沧桑。

建筑群原由尚书第、将军第、大夫第三条轴线组成,尚书第轴线居中,大夫第、将军第分列左右,建筑之间用街巷分割。
将军第已毁,现仅存“尚书第”轴线的门厅和诒燕堂;“大夫第”轴线的开泰堂、后堂以及部分厢房建筑。
诒燕堂、开泰堂均为三开间,明间两缝采用平梁结构,次间山缝采用砖仿木结构梁架,硬山顶。前檐斜撑承挑檐檩。梁、檩、枋及柱上部均施彩绘,淡雅清丽,别具一格。窃以为,这是紫薇山民居建筑群最主要的亮点。
而建筑的匾联不见款识,推为后人所为,何况有的字体貌似来自电脑。因而不作为拍摄、欣赏的重点。










说到几代尚书,思泉定义的“正宗”也见过。在福建福州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村,这是一处人文鼎盛的历史文化名村,有以林瀚为首的“三代五尚书”。


林瀚和他的子、孙三代中,共有五人正儿八经地考中进士,后官至尚书,靠的是各自的学历、能力和贡献。其中,林瀚是明成化年间进士,累官至吏部尚书。第二代,大儿子林庭昂,明弘治年间进士,累官至工部尚书;二儿子林庭机,嘉靖年间进士,累官至工部尚书。第三代,林庭机家的大儿子林燫,嘉靖年间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林庭机家幼子林烃,嘉靖年间进士,累官至工部尚书。极为罕见,没有比较,不知在全国算不算孤例?
此外该村还出过以林元美为首的“七科八进士”,也是在明代,扯远了,不赘。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有关文献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