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保打卡】(晋44)霍州娲皇庙(国6)

标签:
【国保打卡】霍州娲皇庙(国6)清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悬塑也堪称精品清代悬山顶建筑魁星楼杂谈 |
分类: 华北补遗 |

娲皇庙位于霍州市大张镇贾村,它的最大亮点,是以女娲为题材的壁画,专家们评价为“清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能进入(国6)的行列,正是归功于它们。
娲皇庙庙内碑文已不存,故无从考证创建年代。据传,始建于明代,后毁。清同治四年重修。

娲皇庙正殿内现存有悬塑及壁画,娲皇像周围的悬塑,亦堪称精品。

(娲皇庙正殿)


娲皇庙最为精华的看点,还是圣母殿的壁画,壁画总面积达71.17平方米。
以女娲为题材的壁画,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构图宏伟壮丽,造型优美生动,线条虚实变化,色彩丰富凝重,相当罕见。
正殿东侧,也就是娲皇圣像右侧的壁画,高4米,长6.5米,面积为26平方米;娲皇圣像左侧壁画,高4米,长3米,面积为12平方米,与东侧壁画连为一体。整组画面表现了圣母宴请百官时,宫廷内忙碌、热闹的情景。
可惜正赶上壁画前搭上脚手架,准备维护(脑袋里冒出一个问题,壁画的维护如何做到修旧如旧?)
不管三七二十一,连脚手架一起拍下来,留存。真担心修复之后,看不到如此原汁原味的古朴画面。





毕竟脚手架影响欣赏效果,借用若干博友拍的片子,观赏的效果要好一些。

画面采用通景式构图,利用建筑、树木将人物有机组合在一起。勾线填色,略有渲染,颜色以矿物颜料朱、青、绿、白、黄为主。殿宇、勾栏、亭榭采用界尺绘出。整个画面依据神话传说与清代社会现实生活交织组合在一起。


引用当地学者的介绍,娲皇庙的雕塑与壁画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传扬的是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开天立极的女娲这样一个创世母题。
这在娲皇庙匾额、楹联中作了言简意深的概括。正殿门上悬匾“开天立极”;两副楹联:“补天立极育万物八荒尊圣母;抟人定伦衍一脉九域颂娲皇。”和“补天炼石功高追日月;救世造物恩厚载山河。”

娲皇庙坐北面南,现仅存悬山顶式戏台、硬山卷棚顶式钟鼓二楼(没钟也没鼓。钟鼓二楼底部是拱形门)、悬山顶式圣母殿及歇山顶式东西垛殿,共六座清代建筑。简单地过一遍。






可以这么说,不是那些清代的壁画,娲皇庙很难升级为“国保”,进而获得有效的保护。
换句话说,倘若得不到基本的保护,那么,这座“娲皇庙”也就是山村里一座不太为人所知的小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忘却、遗弃。这样的例子在山西不少见。

除了娲皇庙,所在的霍州市大张镇贾村内,还保存着不少古建遗构。如娲皇庙之东的清代悬山顶建筑魁星楼。
庙之西为文昌阁高台遗址,庙之北为清代遗构刘家祠堂、清代六边形六层楼阁式砖构文峰塔,庙之西北为与娲皇庙同时期的建筑群玄帝庙等等。不过后面几处因为没列入“国保”,也就没纳入寻访的范畴。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有关文献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