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保打卡】(晋39)介休城隍庙(国7)

标签:
【国保打卡】介休城隍庙(国7)精美的琉璃构件明代遗物旅游杂谈 |
分类: 华北补遗 |

(介休城隍庙的影壁)
久闻介休市琉璃的大名。到介休市内寻访“国保”,计划将欣赏古建那色彩斑斓的琉璃构件作为重点。可是却偏偏遇上阴雨,拍的片子效果大打折扣。城隍庙离后土庙、祆神楼不远,老天爷给出的待遇别无二致。仍旧得借用博友的一些作品,穿插其中,一并呈上。
介休城隍庙规模宏大,形制等级较高,修缮沿革有据可考,至于何时创建?不详。据庙碑记载,明弘治八年(1495年)、隆庆六年(1572年)及清代均有重修,近年又复原了部分建筑,是较重要的古代木建筑实例。
城隍庙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山门、仪门、戏台、献殿(亭)、正殿、后寝殿,两侧为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及东西垛殿。以下片子中包括了“龙泉观”,不单独说明。
这幅卧于地上的“平面图”本应一目了然。可是金属制作,造价不低,效果甚差,上面的文字已脱落难辨。





戏台建于高1米余的砖砌台基上,面宽五间,进深五架,单檐卷棚硬山顶,前台明、次间出歇山顶抱厦一间,三踩单昂斗栱,后台明间出卷棚歇山顶抱厦一间。





现存正殿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和近年复原建筑。正殿殿体高大宏阔,廊厦深邃,用木丰硕,气势雄伟,为介休明、清建筑的精华。正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四面出廊,重檐歇山顶,黄绿色琉璃脊饰。上檐斗栱为七踩三昂,下檐为五踩双昂。两侧建门,与东西垛殿连为一体,更显宏阔大气,给人以雄伟壮观、气势非凡之感。





戏台建于高1米余的砖砌台基上,面宽五间,进深五架,单檐卷棚硬山顶,前台明、次间出歇山顶抱厦一间,三踩单昂斗栱,后台明间出卷棚歇山顶抱厦一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