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2020-09-25 05:11:40)
标签:

【国保打卡】

永祚寺(国6)

“凌霄双塔”

宣文塔

文峰塔

分类: 华北补遗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永祚寺双塔)

 

永祚寺,俗称双塔寺,位于离太原火车站不远的一座山岗上。

永祚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大部分建筑为明代建筑。 历代的地方志书都把“凌霄双塔”作为太原的八景之一,为太原的标志。

永祚寺,第一印象是寺院的建筑方位与众不同坐南朝北,一反传统的坐北朝南习惯带来的问题,拍摄时大多处于逆光状态。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从下图看,大体分为三部分,寺院、塔院、碑廊院。

永祚寺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依山势而建,建筑别致,结构精巧,大部分建筑为明代所建砖仿木结构,是我国传统建筑中不可多得的砖构实例。

寺院三进,以山门、二门、三门、大雄宝殿为中轴线布局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山门朝北

第一进院为上世纪80年代仿明代形制扩建而成,两厢配殿,今辟为展室,称陈列院。

第二进院名“祗园胜景”,又称“牡丹院”,遍植牡丹枝叶繁茂

因季节不对,拍了一株明代的“紫霞仙”,据说距今有400余年。有“牡丹赞”石碑一通,上镌篆书“紫光凝瑞星气所钟,岁运五百贤者氒夅。”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第三进院名“永祚禅林”,是整座寺院建筑最精华所在。由大雄宝殿、三圣阁、禅堂、客堂组成。

寺院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面阔五间。正面五门一字并立,上书“大雄殿”、“清净”“庄严”

该殿为结构精巧的两檐楼阁式建筑,通体用青砖仿木筑砌雕刻成柱、檐、斗拱、雀替、垂花柱及图案等,殿内施拱券顶,无梁栿,是明代典型的无梁式建筑,故又取谐音称“无量殿”。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正殿上部建有三圣阁,单檐歇山顶,檐下用砖雕斗拱,层层出挑,叠涩而上,形成套拱,内部形成下大上小的砖砌穹窿天花藻井,实乃传统无梁式殿阁中的珍品。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东厢房为“客堂”,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至四十年(1608~1612年),面阔五间。西厢房为“禅堂”,与客堂相对称,体量与客堂相当。

如今,两处分别用图文介绍“历代佛塔型类演变”和“山西佛塔建筑”,正是思泉感兴趣的,逐板拍之,内容甚多,不逐一上片。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永祚寺双塔”的大名,因为它俩是我国现存的双塔中高度最高的一对,分别为54.78米54.76米两塔建造时间相差9年,且不说建筑技艺之精湛,仅高度几乎一致,相差不到一块砖的厚度,在400余年前如何做到?能不惊叹咱们古人的聪明才智?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塔院轴线并非正南直北,而是西北——东南向,沿这一轴线依次有宣文塔、过殿、文峰塔和楼阁式后殿。双塔相距约50米,皆用砖砌仿木之法构筑,与大雄宝殿结构一致。塔呈楼阁式梭形,随着塔身的上升,每层高度递减两塔均为明代砖仿木建筑中的杰作。

 

宣文塔俗称“新塔”,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由万历皇帝生母慈圣宣文李太后出资,遂取名“宣文”。

塔平面呈八角形,共13层,是典型的楼阁式空心砖塔。塔座用沙石条砌筑,既质朴又坚固。塔身由青砖研磨对缝砌成,塔上的斗拱、飞檐、枋、椽、柱等,均为青砖仿木砍磨而成,镂工精细,工力之费,可想而知。每层八角镂刻莲花垂檐柱及草纹、云纹用以增强装饰性。每层塔檐用孔雀蓝琉璃瓦剪出晶莹美丽的边檐,阳光映射之下熠熠生辉。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文峰塔俗称“旧塔”,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建据说其建筑目的有三:象征当地人才辈出,利科举;用塔来补全风水上的缺陷;借塔之高大来作地标。立文峰塔的目的有别于佛塔,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

平面呈八角形,共13层,斗拱的结构造型,檐、椽、柱、枋的砍磨、砌筑等都与宣文塔大同小异塔身收分不显,素边檐子,雕饰牡丹,挺拔壮美。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二塔雄伟恢宏,然高矗,直耸如笔,因而又有“凌霄双塔”、“文笔双塔”美誉。遥望二塔,风格协调,古韵悠悠。

 只因为两塔相距较远,在院内将两者(还有之间的双塔凌霄”碑)拍到一张片子里,找了几处都不理想。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三年后再到太原,专程跑到永祚寺南面的烈士陵园,想找个更好的角度,亦未能如愿。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永祚寺二重院落东侧为“墨园”。

穿过花墙月门,是雕梁画栋的碑廊。收藏和保护有价值的碑谒刻石260余通。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这些碑石中除一小部分是寺院原物外,绝大部分是改开后,从太原各个地方收集的散佚珍品。在这些碑石,荟萃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等十余个朝代、120多位书法大家的墨迹宝翰,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应有尽有,真可谓历代书法之全璧、书林之瑰宝。有明代的石刻珍品,海内知名的宝贤堂集古法帖》180余通;有清代的《古宝贤堂法帖》36通;有宋苏东坡的醉笔赤壁怀古3通,等等为到此观光游览的人们所喜闻乐见。

只因玻璃反光,无法拍好。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站在山门前,回望双塔,屹立在蓝天白云、青黛翠绿之中交相辉映、水乳交融,不能不惊叹于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是如此的美妙、惊艳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国保打卡】(晋04)永祚寺(国6)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有关文献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