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国保打卡】广惠寺华塔(国1)天宁寺凌霄塔(国3)临济寺澄灵塔(国5)临济宗的发祥地 |
分类: 华北补遗 |

(广惠寺华塔+天宁寺凌霄塔+临济寺澄灵塔)
正定有著名的四塔,之所以将这三座放在一起,是因为“开元寺”不仅有塔,还有一座名气更大的钟楼,专发 一集。
这几座古塔均发过博文,放在《正定一日(概叙上,四座古塔)》一文里,因为是“概叙”,感觉意犹未尽,趁“打卡”的机会,多啰嗦几句。
许多博友都知道思泉爱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游览、拍摄了不少古塔。并用当时颇为珍贵的彩卷记录了下来。河北正定的著名四塔,就曾专程前往游览、拍摄。

(这个角度,正好将三座古塔放到一张片子里。“鸿烨菲菲”网友拍的,在此向他致谢!)
“广惠寺华塔”是列入“国1”的。确定为“国1”的古塔总共也就16处,这是其中之一,其文物价值以及在国内文物界的地位不言而喻。

这是1994年7月拍摄的。那时尚未整修,周围的四座小塔已毁,只留下华丽的主塔。沧桑、纤细的身影,似乎比如今整修后的广惠寺华塔,更具美感,有一种别样的韵味。
22年前留下的“广惠寺华塔”倩影,属于绝版,成了难以再有的珍贵留念。
当时的一张彩照,从底片到扩印,两张片子要花掉思泉月收入的二、三十分之一、三、四天的伙食费。拍景不拍人,在那个年月是相当奢侈的行为,由此也可以看出思泉爱古塔之一斑。
比较广惠寺华塔前后形象,说老实话,思泉更喜欢旧模样。心里戏曰:“二十年前窈窕的姑娘成了臃肿的大妈”。
建于785~804年(唐贞元年间)的广惠寺仅存一塔。

(还是“鸿烨菲菲”网友的作品)
现存华塔为宋代遗存。明、清历代均有修葺。
正定华塔是国内现存十余座的华塔中造型最奇特、装饰最华美的一座,为海内外孤例。毋庸置疑,其艺术价值在中国建筑史上处于重要的地位。
塔高33米余,塔身四层,第一层四隅建有四座小塔,形状均为六角形亭状单层套室。主塔与小塔高低错落,栉比相依,布局奇特。塔身一层平面为八角形,四正面辟门,檐上为砖砌平座。二层正面置门,余面均设佛龛。三层塔身坐落于宽大的平座之上,因周无迴廊,骤然缩小。四正面留门,四侧面为斜方格假窗,其内为塔心室。



四层为塔之精华所在,塔身呈圆锥体,周身做壁塑,通体沿八角八面的布局,交叉塑着力士、海兽、狮、象、佛、菩萨等,形象生动,排列有序,恰似一处五彩缤纷的小型雕塑艺术之宫。
其上为塔之顶层,有高高耸起的八脊青瓦塔顶,顶之最上冠以仰莲和宝珠。




天宁寺凌霄塔。
1994年7月彩卷拍的。扩印后就这色彩,没作处理。

凌霄塔是正定天宁寺的主要建筑遗存。建一座牌楼,估计就为了表明曾经有过“天宁寺”。
塔高40米余,为一座砖木混合平面呈八角形的楼阁式塔,塔身九级。

下三层砖构,斗拱是砖仿木结构。第四层以上斗拱及各层檐均为木制,每面为三开间,塔身各级于四正面辟门,塔内中空,有阶梯可攀至顶层,登高览景。
1982年对凌霄塔地宫进行了发掘清理,出土两方刻有铭文的石舍利函。从中得知,该塔原名慧光塔,创建年代为唐代宗年间(762~779年)。

正定临济寺是佛教临济宗发祥地。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原址在正定城东南的临济村。唐咸通八年(867年)四月十日,创立了中国佛教临济宗的义玄禅师圆寂,在城内建塔安葬,临济寺也随之搬迁。唐懿宗敬慕义玄大名,赐谥“慧照禅师”,塔名“澄灵”。宋、金时期,临济宗传入日本及东南亚地区,信徒众多。





临济寺澄灵塔高30米余,为八角九级砖仿木构密檐式塔。

同样是1994年7月彩卷拍的。扩印后的色彩,没作处理。
澄灵塔建在八角形砖砌台基上,台上为石砌基座,再上为砖砌须弥座,束腰正面镶嵌清雍正皇帝谕旨石刻。其余各面均有二壶门花饰。须弥座上是由勾栏、斗拱组成的一围平座,平座上以三层仰莲承托塔身。
第一层正面做砖雕拱形假门,四侧面饰方形假窗,正面圆形假门上端嵌“唐临济慧照澄灵塔”石匾。


第二层向上,层高递减,密檐相接,形成柔和协调的轮廓线。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有关文献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