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保打卡】(冀02)娲皇宫及石刻(国6)

标签:
【国保打卡】娲皇宫及石刻邯郸市涉县城西北“天下第一壁经群”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 |
分类: 华北补遗 |

(女娲塑像和娲皇宫)
娲皇宫在邯郸市涉县城西北十多公里处的凤凰山(古中皇山)上,离邯郸城区105千米,乘大巴(没上高速),路上走了三个多小时。
因为腰突痼疾不宜久坐,思泉近几年出行,很少一次性连续乘这么长时间的车。好在乘客不多,车后排有空位可适当躺躺,或坐或站或卧,总算坚持了下来。谁让你对“娲皇宫”情有独钟呢?有困难也得自己设法克服。

(下载自“娲皇宫”官网,谢谢原作者!)


(自“娲皇宫”俯拍)

景区的范围很大,只走了其中的一部分。
入口,乘观光车到石牌坊旁,之后步行前往。


穿“朝天宫”,到补天广场。


娲皇宫俗称“奶奶顶”,历代修茸、续建,仅从明代起大小修葺达三十余次,最后一次大规模整修是在清咸丰二年(1852年),现存古建筑多为明清时期修建。
现有建筑可分山下、山上两组。
山下有近年新建的补天广场、女娲塑像等。
补天广场,全景环拍、山上俯拍——


传说中的女娲是人首蛇身,而这尊塑像按老百姓喜爱的审美视角,塑造了一位身材窈窕、容貌秀美的女神,裙裾底部微露蛇身。
山下的古建筑,像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等,均修建于清代。



绕山路十八盘,到达最高处的娲皇阁。

进山门,见石壁上的一石碑,上书魏碑体“古中皇山”,据说是北齐的遗存。
穿鼓楼底的拱形门,即见坐东面西的娲皇宫主体建筑三阁楼,依山就势,悬空而立。
该阁建在北齐大石窟的洞顶上,以条石拱券为基,建三层楼阁,分别名之为“清虚”、“造化”与“补天”。


对于腰腿有疾的思泉来说,登到顶层,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意志。俯瞰、环拍,累、痛,但开心着。前面见过的俯拍片均出于此。




梳妆楼、迎爽楼、钟楼、鼓楼、山门、牌坊、皮疡庙等古建亦各具风采。没拍全,一并呈上,不对号入座。


三阁楼背倚悬崖,用铁索将阁与崖壁所凿八个“拴马鼻”相系。
倘若游客盈楼,铁索即拉直、绷紧,楼体前倾。眼前铁索甚松,那说明楼上的游客尚未满负荷。

因而三阁楼又被称作“吊庙”,“活楼”。这一角度没拍,借用网友的作品,谢谢了!

娲皇宫的摩崖刻经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经专家们考证、比对,确认为“ 天下第一壁经群 ”,其中尤以北齐的摩崖刻经群最为珍贵。

刻经总面积达 165 平方米,分 5 处刻于崖壁之上,共刻经文 13.74 万多字,字体有隶、楷、魏碑体,“银钩铁画,天下绝奇 ”——专家们的评价。
同样据说是中国现有摩崖刻经中时代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也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弥足珍贵的资料,对于研究中国早期佛教地域、流派及书法镌刻演变历史等等,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文物价值 。
看到这些,思泉的腰腿疼痛感顿减。




要离开娲皇宫景区了,想想又得在路上折腾三四个小时,真有点怵头。
幸运的是又遇到好人了。一道登山的游客中有三位年轻人(一女两男)是邯郸某家私企的员工,利用假期结伴自驾来游。感兴趣于年逾古稀的“独行客”,主动提出带思泉回邯郸,自然喜出望外。
而思泉“得寸进尺”,希望他们顺路拐到离娲皇宫不远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国6)”看看,尽管他们兴趣不是太浓,但还是满足了思泉的愿望。
下集就去看看同是“国6”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有关文献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