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月(概叙,下)【戊戌狗年盘点】

标签:
思泉的博客浦口镇官岭村透堡镇塘里村的党支部书记离马祖岛最近的地区 |
分类: 八闽足迹 |

(马鼻镇海边的“马头石”)
紧接上集,继续游走在福州市连江县的渔村(参见下图)。

-
浦口镇官岭村地处敖江口北岸,也是一个安逸的小渔村。
1956年到1957年,年幼的思泉因体弱而休学,随任教的父母在这里生活了整整一年。尽管时过一个甲子,模样大变,但总的格局还能找到当年的痕迹。最大的变化是一条海堤将渔村与大海隔开,渔船可以停泊在内河里。




-
喜欢这里刚刚抠出壳的新鲜牡蛎。记得当年可以用醋一泡直接生吃,如今担心微生物污染,当地人提醒,不敢如此为之,再也品尝不到那种沁人的新鲜味儿。
那天午餐的一道荤菜,就在这个摊子上现购牡蛎,到旁边的餐馆里与鸡蛋煎到一起。


-
阳光下闲聊的村民和可爱的小囡囡,他们的父辈、祖辈中可能有思泉童年的伙伴。
透堡镇位于连江县境东北罗源湾畔,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这里是宋末爱国诗人郑思肖(1241~1318年)的故乡;明嘉靖间建有城堡,副总兵戚继光(1528~1588年)曾驻屯这里进剿倭寇;清末辛亥革命时这里是革命党人重要活动基地;曾经是闽东苏区的核心、土地革命的策源地之一。为此,留下不少纪念性建筑。
此外,南宋淳熙年间,透堡人郑鉴(1145~1182年)高中状元,现在仍可看到“状元坊”和“状元井”。
以下片子一并呈上,不逐一对号入座。



畚箕山,曾经的福建前线第一道军事前沿。
咱们的解放军用双手、汗水和意志筑就坚固的战地堡垒,“四大炮台”、“365地下坑道”、“海峡之声”对台广播站以及带有调侃意味的“风流树”等等战时风物,如今撩开神秘的面纱,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点。
管理人员住在县城,是打通电话后驾车赶来的,自始至终就思泉一个游客——尽管是他的职责,同样连致谢意。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的有关文献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