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杂记(二十二)——总统府(中轴线,上)
标签:
思泉的博客总统府中轴线《占领总统府》“天王府遗址”临时大总统府 |
每次路过总统府大门,首先想到的是陈逸飞(还有魏景山)创作的《占领总统府》的油画巨作,因为它留在脑海里的印象太深了。

-
据介绍,总统府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官衙、江南园林建筑的构成,又有近代西风东渐时的建筑遗存。
建筑的历史可追溯到明初,那时是侯府和王府;
清代辟为江宁织造署、两江总督署。康乾二帝南巡至此,曾为行宫;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即今南京)后,扩建为天王府;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总统府就设在西花园(后有专集);
1928年,这里又成了国民政府所在地,1948年改称总统府。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统府于1982年以“天王府遗址”为名,升为“国保”;2013年又以“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建筑遗存”为名,又升了一次“国保”,前后涵盖的年代不同,应该说所指的建筑也有异。
这里有一段争议了许久的往事,不赘。有兴趣了解的朋友,可自己找“度娘”。


-
到一个景点,一般都要留一张景区的导览图,这对于之后的回顾、写博有用。
有了这幅《总统府景区全景图》,记忆逐渐明晰了起来,写下来的这一“总统府”系列,思路比较清楚,正是得益于它。
这一篇重点围绕中轴线,图中的黄色部分。
总统府的中轴线,由门楼、大堂、二堂、八字厅、会客厅、麒麟门、政务局楼、子超楼组成。笼统地说来,建筑风格前半部分以中式为主,后半部分则以西式居多。

-
正中悬挂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横匾。
有人做过统计,在1912年到1925年的十几年里,孙中山先生在不同场合题写“天下为公”达32次。足见孙先生对它情有独钟,因为他的革命理想、他的奋斗目标都浓缩在这四个字中。

-
二堂北面的拱门外廊与东、西建筑相连,正北的敞开式穿堂与一座西式平房相连。
东、西所通平房都有拱门外廊,走廊中却是一樘极具中国传统的红色双扉木门,至今仍用门臼开启,名曰“麒麟门”
长廊后的两层西式楼房建于1925年,是“子超楼”(下一集再叙)建成之前总统府内最像样的办公楼,曾作为文官处办公楼,后来是政务局办公楼。



两层西式楼房门口五级台阶的设计很有特色。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以及行政院、外交部等主官接见外宾时在此拍照留念,故又称“总统府摄影处”,俗称“八字厅”。
-
如今内置“总统府文物史料陈列”,也放到下集再细叙。
两旁的建筑,如今用作书店和雨花石展销。两者似与“总统府”无太大干系,但作为旅游景点倒也无可厚非,只要不强买强卖就行。

-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的有关文献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