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2017-09-04 05:07:33)
标签:

思泉的博客

王羲之陈列馆

王羲之教子习书法

阅古楼

历代名作展厅

分类: 浙赣偶得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王羲之陈列馆

书圣故里街区斜桥弄内设了一处“王羲之陈列馆”。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

两侧对联:“心慕手追,独钟右军;尽善尽美,其惟逸少”。该对联的用词,貌似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写的《王羲之传论》:……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唐太宗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尤其是独尊王羲之,为唐朝的书法繁荣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题外话。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

陈列馆规模不大,内容却蛮丰富的。

院子中间有一组铜雕,王羲之教子习书法。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

想起这段古老的故事——

王羲之小儿子王献之七八岁时便开始练习书法,经多年的努力,自我感觉不错,渐渐有了自满情绪。

一天,他将自己写的字拿给父亲看,期冀得到夸奖。不料,王羲之看一张摇一下头,直到看到一个“大”字才有了点笑意,提笔在“大”字下面加了个点儿。

之后,王献之兴冲冲地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问母亲自己的字和父亲的字有什么不同。母亲认真地看了几天,然后指着那个“大”字底下的那个点儿,对王献之说:只有这一点儿像你父亲的字!——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

这样的教育立马见效,此后王献之更是锲而不舍地练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献之的书法水平提高很快,终于也成为一代大家。王献之和王羲之的字,在书法界被并称为“二王”。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

雕塑之后是一座两层的木构仿古建筑,称“阅古楼”。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

去年到过北海公园,记得那里也有一座“阅古楼”,内藏《三希堂法帖》刻石。“三希堂”,乾隆皇帝老儿读书之所;《三希堂法帖》刻石,其中包罗了乾隆珍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

以此推断这座“阅古楼”的命名与其不无干系。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

这里的“阅古楼”底层设“历代名作展厅”,主要陈列二王的名作和历代受二王作品影响的书法名家作品。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

光线不好。细看,但没细拍。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

随取几片呈上。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

南宋吴琚(1189年前后在世)行书《蔡襄七言绝句一首》——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网上找到一幅清楚的。后面还有几幅,也是网上找来的。一并感谢原发布者!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

明代徐渭15211593年)行书《七言绝句》——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

也在网上找到一幅。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

    清代郑板桥16931765年)行书《满江红 赠王正子》——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

还是网上找来的。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

陈列馆的前幢是王羲之的生平展厅。几幅彩画,几则王羲之的故事。简明扼要,比连篇累牍的介绍,效果要好。

习字图。王羲之指导献之练字,夫人及几位孩子在一旁观摩。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以下依次为,“东床快婿”、“墨池临帖”、“羲之题扇”、“写经换鹅”、“失友戒珠”、“曲水流觞”、“金庭归隐”。

有关王羲之的博文到此告一段落,回顾一遍这些典型的故事,正好作个总结。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

“羲之笔庐”。相传王羲之曾在故宅专辟一室,存笔于此。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
    锁着门,不知做何用途?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

    出口。匾书“翰墨春秋”;两侧一幅对联:“俯仰思圣贤;怀抱观古今”。这些书法不知出自何人的手笔?


绍兴游(二十七,王羲之陈列馆)
-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的有关文章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