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游(二十三,兰亭——“曲水流觞”和御碑亭)
标签:
思泉的博客绍兴兰亭“曲水流觞”御碑亭旅游 |
分类: 浙赣偶得 |

(“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构成兰亭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

-
活动中,有11个人各作诗两首,15个人各作诗1首,16个人因没有作出诗而罚了酒(参见《绍兴游(二十,兰亭——群贤毕至)》)。总共成诗37首,汇集成册称之为《兰亭集》,公推东道主王羲之为之作序。王欣然应允,趁着酒兴,取出笔、纸一气呵成《兰亭集序》,成就了后人称誉的“天下第一行书”。

-
习惯上认为,所谓“亭”,大多有顶无墙, 四面迎风,八面玲珑。但它不但有墙,且规模不小,面阔三间,周围还有石砌围廊。称它为“堂”或“阁”也不为过。当然,古建筑中,殿、堂、楼、阁、轩、榭、居、斋、馆、亭之间,有时定义的界限也很模糊——扯远了。

-
-
屏风背后的木匾,是参加了当年雅集盛事的孙绰(314~371年)写的《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又称《兰亭后序》)全文;
两侧对联“曲水绕华筵,兰亭雨露添新色;流觞成雅集,翠竹萧疏忆古人”。因为空间局促、距离太近,没拍全。
祖孙两代皇帝同书一碑,故又称“祖孙碑”。
御碑曾历经劫难,特别是“文革”动乱期间,保护者(附近血吸虫防治所的医生们)在碑上涂上石灰,再用红漆写上毛的诗词、语录,才得以逃脱被毁的厄运。与西安交大学生保护图书馆前的两尊大学生塑像的办法(参见《西安随记(二十五)——交大校园③》)如出一辙。
留存至今的不少文物,就是这些普通的人,采用各种办法,躲过了“文革”的浩劫。
深深地感谢这些无名的护“宝”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