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两日(十五,飞虹桥、“坡仙遗范”及人马雕塑)

标签:
思泉的博客飞虹桥“坡仙遗范”人马雕塑旅游 |
分类: 苏沪拾零 |

(飞虹桥)
下面几处景点在东坡公园大门之外,单列一集。-
飞虹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建,时称“水平桥”,又称“西龙桥”。桥梁以花岗岩条石为拱,墙体用大小不一的青石砌筑,无联柱。

九华禅院,老寺新建,没作为重点。一因近些年多少有点寺庙视觉疲劳症,二因逗留常州的时间已经所剩不多,后面还有更想游览的景点。
在仰苏阁基台西侧有“坡仙遗范”石碑,乃清康熙皇帝南巡来常时题写的,参见《常州两日(十三,东坡公园:仰苏阁、“大江东去”和东坡书院)》。只因那篇博文的文字已经太多,没对此展开多说。这一集该说说苏东坡的“遗范”了。 坡仙遗范,也就是该继承沿袭下来的苏东坡风范。
对于“东坡风范”,当代史学家对其内涵概括了三方面:
其一,苏东坡已经成了一种文化,他以文学上的旷世奇才,代表着一种以才情浩荡,文、词、书、画兼通,且又意趣旷达为标志的士人文化形态;
其二,东坡风范是介于那时代晏殊(991~1055年)和柳永(约984~约1053年)之间的中层士大夫文人的文化风范。它比晏殊平易,比柳永清雅;
其三,宋以后进士阶层的形成,造成一个非常有文化势力的中层士大夫群体,苏东坡为这个层群中,素质、才情、习俗、趣味均令人倾慕的典型。
这些是专家们的专利,思泉纯属“鹦鹉学舌”。
-
墙的内侧,上悬“坡仙遗范”木匾,中部镶嵌着苏东坡的线刻画像。古色古香,不知是古画新刻,还是今人的仿古创作?
雕塑表现了常州青年探索未来、开拓创新、建设新常州的形象。
雕塑建于1985年12月。据说,是由团常州市委向全市共青团员集资建成——如今极少听到这类满满的正能量的消息。
很长的时间内,它是常州的地标建筑。

-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的有关文章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后一篇:常州两日(十六,瞿秋白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