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两日(五,文笔塔和“高山流水”)

标签:
思泉的博客文笔夕照高山流水嘉贤坊旅游 |
分类: 苏沪拾零 |

(文笔塔)
九十年代初曾去过常州,那时只见文笔塔。
如今站在天宁宝塔的十三明层拼命“拉”近(当然,思泉镜头的焦距还不够长),才在红梅公园的一个角落里望见,小巫见大巫,抑或大巫见小巫。
文笔塔始建于南朝年间(479~482年),塔下曾有寺,称“太平寺”,来过常州十余次并终老于此的苏东坡(1037~1101年)曾吟过《常州太平寺法华院薝匐厅醉题》。
一千多年,塔寺几经兴废,宋代诗人杨万里(1127~1206年)留有“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阳惟照一塔孤”的诗句。
-九十年代初来过。当年,没有这么多高楼大厦。登塔远眺,全城在望,为常州市内著名的胜迹。
清诗人刘鼎勋(生卒不详)有《登文笔塔遇雨》诗云:“目穷千里隘,手榜九霄扪。城郭胸前落,烟云足底奔。风高铃雨响,雨过鸟声繁。指点栏杆外,远山一抹痕。”
看到旁边的“高山流水”景牌,就明白“知音”来源于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
去过武汉的“古琴台”(参见《【武汉三镇游】古琴台(1)——“知音文化“发祥地》),总以为俞、钟二人是湖北人。到了这里,才知道又有一个版本,说樵夫钟子期是常州奔牛古镇人,进而将“高山流水”的千古佳话“定格”到了这里。
如今抢“名人”,致使许多名人有多处籍贯,也是司空见惯了,懒得追究。

-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的有关文章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