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在湖的北岸远望白塔,该跨过五亭桥走近看看了。
这座始建于乾隆年间(在1753~1767年之间)的白塔,它是我国现存的为数不多的砖砌古喇嘛塔之一。

-
上集见过的“白塔晴云”石匾,嵌在塔基的南面。

-
著名的古建学者陈从周先生将北海与瘦西湖两座白塔做过比较,结论是后者
“……比例秀匀,玉立亭亭,晴云临水,有别于北海塔的厚重工稳。”(参见陈从周著的《园林丛谈》)。

-
更专业的说法,北海的白塔是寺庙塔,肚大头细,高35.9米,下为高大的砖石台基,塔座为折角式的须弥座。
(北海白塔——片子来自“百度”图片库)
瘦西湖白塔虽取喇嘛塔的形制,但放在这里是为了点缀,属于园林塔。况且,扬州的建筑大多以柔秀见长,因此取喇嘛塔的形式,改了头换了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降低了高度,扬州的白塔仅27.5米;二是身子缩小,外形轮廓线更秀美些,其相轮(十三层级)也较北海塔瘦长,这样扬州白塔的形状更像花瓶;三是发挥砖刻特长,塔座全是砖雕的束腰须弥座,座为八角四面,每面三龛,龛内砖雕十二生肖像。
统而言之,北方的建筑到了南方也入乡随俗华丽转身,少了些雄壮,多了点窈窕。
-
很想对其作更深入的了解,经与工作人员商量,同意登上已经挂了“内部维修,请勿入内”牌子的塔基(又遇到好人了)。

-
当时欣喜的心情难以言传,心想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的国家元首享受进入兵马俑坑内参观的待遇也不过如此。

-
围绕于这座白塔,历代杜撰了不少的传说,不是本文的重点,不赘。有兴趣者可“百度”一下。

-
内竖乾隆题诗御碑四块,前面一块独立,后面三块嵌在墙上,字迹均难以辨认。

-
从网上找到前面一块御碑的拓印件,可作对照:一朵花宫结净因,周环绿水漾波新。歌台画舫何妨闹,恰是亭亭不受尘。丁丑春二月御笔。

-
奇怪的是,后面的三块已经破损、残缺,网上却能见到它们的完整拓片。只能认为重刻过,但不知置于何处?估计位于二十四桥北的碑廊上。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的有关文章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