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上扬州(10)瘦西湖——五亭桥秀

标签:
思泉的博客扬州瘦西湖旅游五亭桥五亭桥曾两次成无亭桥 |
分类: 苏沪拾零 |
(五亭桥)
前面的标题都用四个字,到了“五亭桥”也想凑成四字。茅以升先生曾评价瘦西湖的五亭桥为“中国最秀气、最具艺术代表性的桥梁”,故来了个“五亭桥秀”,不知合适否?

-
作为扬州的地标性建筑,介绍、颂扬五亭桥的文字,网上太多了,不再鹦鹉学舌。倒是想说说,五亭桥历史上曾两次变成无(!)亭桥。
下图借用“扬州网”载的图片。
五亭桥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那时的桥上五亭为圆形攒尖顶式(下图右上),中央是重檐,其余单檐,各自独立,互相之间无连廊。
五亭桥第一次变成无亭桥,是源于咸丰年间的战火,晚清时期画家笔下的五亭桥便有桥无亭。
五亭桥第二次变“无亭”,是在1928年到1930年春之间,因年久失修,五亭相继倒塌,从而有人戏之曰“无亭桥”。1930年2月,张大千游览扬州后留下《瘦西湖》的画作,画中只有桥没有亭。见下图左(张大千画作)及右下民国初期的旧片。

据扬州的报刊载,五亭桥建成后共经历了八次大修,首次在1896年前后;民国时期两次:1932年、1942年;新中国成立后大修五次:分别于1954年,1978年,1984年,1989年, 2007年。不解的是,为何后四次大(!)修,相隔如此之近?
(谢谢“广陵小孩子”博友的补充:建国后5次修葺,有几次我是有看到新闻的。建国后是有1到2次的大修,后期就应该是修补、刷漆之类的小修补,貌似是把历次维修都算上了。)
五亭桥和白塔(下集)2006年就升级为“国保”,同时还是“世遗”之一。

(哪一位也没面向镜头,且都戴着墨镜,大概不太会有“肖像权”之虞。恰好也是“五”)

思泉曾多次来过瘦西湖。这次游览自定的线路是“8”字形:南大门——长堤春柳——徐园——梅岭春深——水云胜概——五亭桥——白塔——玲珑花界——春台明月(碑廊)——二十四桥——望春楼台——白塔晴云——五亭桥——凫庄——法海寺东——友谊厅——南大门。如果计划在里面呆上四、五小时,推荐驴友走这条线路。
其中,两次跨过五亭桥,“8”字的相交点就在这里。拍的片子多些,且在不同的时段。
登到桥上小憩,再望望南北的风光,湖光水色,一幅幅典型的江南山水画卷,也是难得的享受。

-
“终南山”博友在评论中吟诗、填词数首,特转载扬州慢《瘦西湖》,与大家共享——
扬州慢《瘦西湖》
清粼迢迢,绿翠缠腰。仙池亭桥。
绕碎石小径,鸟语花香。古木盖天竟争娇。
岩扉树径,桃织彩云。白塔晴云晚霞照,画里人妖。
五亭桥头,绿如稠、柳凝烟缈。
斟醪弄笙弦,秀容船娘,舟绕廊雕。
二十四桥明月,卧明镜、箫音风骚。
看汀上凫庄,沙笼鸟戏洒潇。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的有关文章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