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春深”之一景——钓鱼台,又叫“吹台”)
尽管梅岭景区不大且春未深,但装载的内容还不少,再来一集。
凡是去过瘦西湖的朋友都很难忘却这一景致,那就是“绿荫馆”西由长渚伸到湖中心的“钓鱼台”,它也属于“梅岭春深”范畴。

-
一座特色独具的重檐四方亭,黛瓦黄墙,面东装木刻缕空落地隔罩,临湖三面均开圆洞门。原名叫“吹台”,源于曾是吹奏丝竹管弦的地方。

-
就那么一条陆路通往,折返不得不走回头路。

-
亭檐下悬刘海粟题的“钓鱼台”匾,那是因为传说乾隆皇帝老儿曾在这里垂过钓,之后“钓鱼台”的名称比“吹台”响亮,也可能源于它更接地气。

-
随机问过扬州当地人,只知“钓台”不知“吹”(台),不信您可试试看。

-
两侧挂启功先生所书的集句联“浩歌向兰渚,把钓待秋风”,分别来自唐代诗人徐洪和杜甫的诗句。

-
对联旧了,看得不太清爽。只好找出十年前年拍的,要清楚得多。

-
假如您站在钓鱼台的东偏北位置,透过圆洞门,西门可望“莲花桥”横卧清波,南门能见“白塔”直插青天。

-
再加上“钓鱼台”,三景聚在一张片子上,有“三星拱照”之誉。以门借景,据行家说,这是中国古典园林“框景”艺术的经典之作,也是游人们最爱留影的地方。

-
说到“三星拱照”,数这张片子最形象。但这不是思泉拍的,也无法拍到。它借自“昵图网”,上有标识。这是“最扬州”、“最瘦西湖”的片子,常常用在扬州的各类宣传品(包括旅游图)上,感谢原作者!
折返回到上集走了一半的小金山。
进这道拱门,沿着石径蜿蜒而上,可达山顶。

-
山顶有一座六角重檐亭,清代始建,后毁。

-
五十年代重修时亭柱换成花岗石柱,并设供游人休憩的坐栏,水泥的。

-
亭檐内悬“风亭”匾。上檐亭角飞翘,悬挂风铃,时有风来,叮咚作响。据介绍上说,亭柱上挂有楹联,但没见着。

-
岭西有山路迤逦而下,山腰处是“观音殿”。正在维修,无缘相会,留下遗憾。

-
-
亭内的“寒竹风松”匾和亭柱上的
“江秋逼山翠,日瘦抱松寒”楹联,也能拍到。

-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的有关文章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