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2014-12-15 05:08:11)
标签:

思泉陋室

海宁盐官镇

海神庙

从祀于海神庙

旅游

分类: 嘉禾纪事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盐官海塘——网上下载的片子。感谢原作者!)


作为普通游客,根本拍不到这么一张精彩的片子。因为没有足够的安全措施,没办法也不允许下到海塘底部,只能站在海塘边缘拍到下面这些,很不理想。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前面讲到过,占鳌塔也好,镇海铁牛也好,都没能镇住海潮。还是靠古人的智慧和劳动建造的石塘,几百年来抗住了海潮的冲击(每平米承受的最大冲击力达6吨多),保住了一方的平安。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盐官海塘是古代的海堤。古海塘始建于1700多年前,刚开始修筑海塘的材料是泥土;到了元代,开始使用木桩石塘法。之后,筑塘工艺不断发展,到了清初,开始在盐官修筑鱼鳞石塘,由当时的政府投资。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所谓“鱼鳞石塘”,如第一片所见。每当夕阳西下,见长堤如龙,伸进海天深处,排列规整的条石如鱼鳞般熠熠闪光,故谓。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鱼鳞石塘”用整齐的长方形条石,自下而上依次叠砌。条石间先用糯米打浆、灌砌,再用铁锔扣榫;石塘顶部用铁锭扣锁;塘身后加帮土墩护塘。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这段始建于1737年的“鱼鳞石塘”,工程结构复杂且工艺先进,高大坚固,被誉为“捍海长城”。它是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成果,是中国最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和科技文化遗产之一。囿于它的重要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2001年与海神庙联袂升级为“国保”。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国保”碑立于占鳌塔侧。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作为海塘的重要组成部分,海神庙内还有两处建筑和其中的陈设,放到这里来介绍,那就是位于正殿两侧的东西偏殿。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东偏殿。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西偏殿。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里面祭祀的是历代在治水中殉难的古人们,有各级官员,也有平头百姓他们都为保护一方平安、造福百姓做出过贡献。有意思的是,那位无名无姓无户籍也就谈不上有何功绩的“浙海之神”,竟然“领导”了这么一群有名有姓有户籍为老百姓做过好事的人们。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时间充分,逐一拍摄,按拍摄的顺序置于后。文字介绍逐字录之,不厌其烦,是想作为资料留存,供朋友们方便于查阅,它处还不一定能查得到。没兴趣的朋友可一带而过。

西偏殿及其内。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霍光,字子孟,汉大将军,封博陆侯。三国时,托梦吴主孙浩为他立祠于金山盐场,以捍潮害,当地相传他为镇海神。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祠额匾“显忠”。次年封忠烈公。雍正十一年(1733年)从祀海神庙。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朱彝,北宋海宁人,崇宁三年(1102年)经商死于海上。南宋初显保境,封为太尉。宝祐三年(1125年)涌潮为害,祷告有灵,封佑灵将军;元大德三年(1298年)建庙崇祀,加封护国灵感宏佑公。庙在黄冈西,又有庙在袁花东北,俗称天仙府,亦称朱令公庙。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赭山海门大开,保定侯杨孟瑛致祭,筑塘才成。雍正十一年(1733年)从祀海神庙。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周雄,字仲伟,新城(今富阳)渌渚人。宋嘉定四年(1211年),经商于衢州,得知母亲生病,冒大水乘船往回赶,不幸淹死,为忠孝之神。百姓立庙于新城,有求必应。海宁硖石东山也有其庙,为周宣灵王庙,今废。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石瑰,生于唐长庆三年(823年)。杭州江潮危害,他倾家财奋力筑塘,自冬至夏,筑塘不成,竟死于潮。咸通(860874年)中官立庙于石门,封潮王。宋嘉熙间(12371240年)加封忠惠显德王。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张夏,字伯起,北宋雍丘(治所在今河南杞县)人,景祐(10341038年)中,以工部郎中出任两浙运使。在杭州筑石塘,自六和塔至东青门计十二里,并设捍江兵士五个指挥,共二千名,专门采石修塘,随损随修。杭州人立庙堤上。嘉祐年间(10561063年)因功赠太常寺少卿;大观二年(1108年)封宁江侯,加封安济公。绍兴十四年(1144年)敕赠灵感。清雍正三年(1725年)敕封静安公。雍正十一年(1733年)从祀海神庙。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晏戌仔,江西清江镇(即樟树镇)人。元初解文锦于上都(今内蒙正兰旗东闪电河北岸),途中亡故,人以为神,立庙祭祀;明洪武(13681398年)初,显灵江潮间,封平浪侯。雍正十一年(1733年)从祀海神庙。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陈旭,明永乐间(14031424年)新城(今富阳新登镇)茶商。仁和(今杭州市的一部分)皋亭山一带屡受潮水之害,陈旭出银筑塘,后塘被冲坏,他跃入水中,尸随潮浮至皋亭山,沙随尸涨,塘才筑成,敕封茶槽土地兴福明王。雍正十一年(1733年)从祀海神庙。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乌守忠,字子朴,家住海边。元泰定三年(1326年),乌守忠与彭文骥倾家财筑海塘不成,有人建议迁向内地,二人均不愿迁,不久,陷于海,于是显灵,海潮顿息,塘遂筑成。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塘又大坍,又显灵,朝廷敕封“护国佑民永固土地”。彭乌庙,在教场,又有庙在春熙门外,名彭乌祖庙,俗称七里庙。雍正九年(1731年)从祀海神庙。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曹娥(130143年),浙江上虞人。其父曹盱,于汉安二年(143年)五月五日迎伍君,逆涛而上,失足堕江溺死,不见其尸。曹娥时14岁,寻找父尸,沿江号哭,昼夜不停,十七日后投江而死,后人遂名这条江为曹娥江。元嘉元年(151年),上虞长度尚葬曹娥江南道旁,立碑于墓侧,邯郸淳书文,蔡邕题识。宋元祐八年(1093年)曹娥孝女庙移建于曹娥江边,蔡卞重书碑文。海神庙内东侧原有天后宫从祀曹娥,今废。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东偏殿及其内。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文种,字少禽,也作子禽,春秋楚国郢人,越任上大夫。与范蠡同事越王勾践,出计灭吴,功成,范蠡劝其引退,不听,后为勾践赐剑自杀,葬于会稽(今绍兴)西山。一年,潮神伍子胥从海上驾潮而来,冲开文种的坟墓,携其同游海上,“前潮水潘候者,伍子胥也,后重水者,大夫文种也。”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前不久游览绍兴城,在府山北坡人迹罕至的地方找到文种墓,留一片于后。其归宿显然不如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的范蠡。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胡暹,字进恩,义乌人。唐宪宗时(806820年),以功升武任将军,人称胡令公。大中元年(847年)在职钱塘,筑赭山东塘和西塘。宣宗中期(851854年)奉命至海昌(今海宁)召安国寺齐安禅师,过长河海神祠,立化于庭,追封升平将军,与海神共祀。宋康王南逃至长河,无船南渡,入庙祝祷,忽有大船来迎,来人自称胡进恩家人。建炎元年(1127年)封为海神,赠建庙于长安运塘河东。雍正十一年(1733年)从祀海神庙。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周凯,字公武,西严紧横阳县(今平阳)人,世居海边。居民屡遭海水危害。他建议随地形导三江,东注于海。永康年间(300301年),三江逆流,飓风挟怒潮为害,他张弓发箭,高呼冲入潮中。据说,忽然潮水分开,电光中见他乘白龙飞升东去。水势即平。后来,当地改名为“平水”,并建庙祭祀。唐代封为平水显应公;清初定议为横山公。雍正十一年(1733年)从祀海神庙。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曹春,字仕宁。37岁时,一天忽沐浴更衣,对妻子说:“我当去婺源”,说完坐化。次年九月婺源灵顺庙派人送他的像回家,其子挂于堂中,有事祈祷,每有灵验,封平浪侯、卷帘使者、大将军,立庙于海宁西南岩门山,元时,有一年秋,天旱潮涸,祷告于庙中,不一会,潮水陡至。明初又显灵于五都二图。雍正十一年(1733年)从祀海神庙。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陆圭,宋昭庆军人,宣和(11201125年)中为真州兵马都监攻方腊,死后为神。南宁绍兴年间(11311162年),率阴兵退潮;淳祐年间(12411252年),江潮冲激尤烈,他与三位女子在空中扬旗平潮,江塘才告筑成,封广陵侯,三女子分封为显济、通济、永济夫人,分主护岸、交泽、起水,旁祀十二潮神,各主一时。雍正十一年(1733年)从祀海神庙。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黄恕,字文揆,号东浦,襄阳人.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任转运判官时,受命治理定海县(今镇海)潮患,几度筑塘不成,骑马入潮中,堤方筑成。百姓立祠祭祀,敕赐名“治水判官黄公永利之祠” 。雍正十一年(1733年)从祀海神庙。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汤绍恩,字汝成,安岳(今四川安岳县)人。明嘉靖五年(1526年)举进士,十四年由户部郎中迁德安知府,寻移任绍兴知府。筑三江应宿闸28孔解除萧绍平原涝害,内再筑经溇、撞塘、平水三闸以防大闸崩溃,又在大闸外两侧洼处筑石堤四百余丈,潮害始解除。绍兴民立生祠于闸左。清雍正六年(1728年)封宁江侯,春秋致祭。雍正十一年(1733年)从祀海神庙。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彭文骥,字公德,从祖上一直居住在海边。元泰定三年(1326年),海潮泛滥,彭文骥与乌守忠一起竭尽家财修筑海塘。并发誓“生不能修成海塘,死了也要抵御海潮之灾。”不久,彭文骥与乌守忠在筑塘时淹死于海中。死后大显神灵,平息海潮,塘得以筑成。其事传到朝廷,朝廷为彭乌二神立祠庙,永作纪念。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塘又坍塌,二神再度显灵保堤,朝廷敕封“护国佑民永固土地”。彭乌庙,在教场,又有庙在春熙门外,名彭乌祖庙,俗称七里庙。雍正九年(1731年)从祀海神庙。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天妃,即妈祖,原名林默,系五代闽王时都巡检林愿的第六个女儿,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自幼美丽聪明善良,成年后能驾坐着席和云渡海,人们称她为“神女”。雍熙四年(987年)升化,屡屡显应于海上,被人视为“海神”,尊称为“海峡女神”。至元年间被封为“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改封为“圣妃”。永乐七年(1409年),又加封为“护国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加封为“天后”。我国通海之地及海外华人聚居的埠头多建有“天妃庙”、“天后宫”之类庙宇。海神庙内东侧原也有“天后宫”,主祀天妃,今废。

【嘉兴古运河游】(100)——海塘以及从祀于海神庙的古人们
-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有关文章,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