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古运河游】(94)——镇海塔和镇海铁牛均未能镇住海潮

标签:
旅游盐官观潮公园占鳌塔镇海铁牛思泉陋室 |
分类: 嘉禾纪事 |
位于观潮公园内的占鳌塔,又名镇海塔,是一座为镇潮而建造的楼阁式古塔。始建于宋,重建于明,自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建成算起,至今已达400年。
该塔屡经修葺。明崇祯九年(1636年)、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雍正五年(1727年)、乾隆四十年(1775年)、道光十九年(1839年)及同治、光绪及民国年间都曾修缮过。清康熙年间维修时改名“镇海塔”。凡是“镇海”,其取意大多祈祷“镇海安澜,永保安宁”。1983年再次修缮后,恢复“占鳌塔”名。

-
占鳌塔高十五丈(实测39.375米——资料载。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三位,似乎有点故弄玄虚),周围九丈六尺(实测25.32米),平面呈六边形,外观七层,内为八层,造型宏丽。其中塔刹部分由六条铜链和葫芦、相轮组成,塔身由砖木楼阁构成,六面戗角均采用壮斗拱结构,每层塔心和廊檐通道间有三扇拱形壶门。在宝塔戗角上均悬有铜质风铃,微风吹拂,发出优雅的“叮铃”声(用烂了的词,想不出更新鲜的)。

-
“镇海塔旁白石台,观潮端不负斯来;塔山潮信须臾至,罗刹江流为倒回”。这是乾隆皇帝登塔观潮后留下的七绝。
“与客临孤塔,春潮带雨来,横空一鸟过,近岸数帆开。风急喧铃舌,潮平走蛰雷;诸峰形飘缈,或恐是蓬莱。” 清代李棕的《登塔观潮》,更是惟妙惟肖。

-
汹涌的钱江潮水,如今带给人们的是“壮观天下无”、“猛进如潮”的惊叹。而几千年来,每天两次的潮水对钱江两岸的冲击,更多的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历史上,钱塘江堤防屡屡被冲垮,良田被淹,人们的生命财产时刻面临着威胁。
明朝万历年间的占鳌塔,没能镇住海潮。到了清代,沿江百姓铸造铁牛依赖它来镇锁江潮。

-
原铁牛成了五十年代大炼钢铁(!)的“产品”,也有说最后一对毁于“文革”。
1986年6月,海宁文物部门根据资料重新设计、铸造(浙江海宁机床厂承铸)了这对铁牛,恢复了“镇海铁牛”这一景观。
新铸的铁牛上保留着“铁牛铭”:“唯金克木蛟龙藏,唯土制水鬼蛇降,铸犀作镇奠宁塘,安澜永庆报圣皇” 。

-
占鳌塔也好,镇海铁牛也好,都没能镇住钱江潮。还是古代靠劳动人民智慧建造的鱼鳞石塘,几百年来抗住了海潮的冲击(每平米承受的最大冲击力达6000余公斤),保住了一方的平安。号称“捍海长城”的鱼鳞石塘,已于2001年公布为“国保”,后列专集介绍,这里不赘。

-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有关文章,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