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浜遗址)
内容多了点,另开一集。
接下来去看看离古运河的直线距离不超过2千米、1959年发掘的马家浜文化遗址。
当年发掘的面积约213平方米,而现在整个马家浜遗址涉及的范围达1.5万平方米。
这是一组很有创意的雕塑——
几块高低错落表面粗糙的石碑。最高的一块上面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家浜遗址”字样。

-
背面是对于马家浜遗址的简介。因为表面不平整,刻出来的字体变形,而非金庸先生书法本身的原因。
-
旁边是一条长长的条石路,通向远处的图腾柱。
-
一块块粗糙的条石掩映在草丛里或庄稼中,蜿蜒向前……
-
上面凿出的小孔,据说象征着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刀耕火种(有点费解)。

-
石道全长200余米,这样的条石有300余块。
-
之所以遗址之上种了庄稼,是咱们的农民兄弟可惜于土地的荒废。说是计划建设一座“遗址公园”,可是至今没有动静。
-
正面“江南文化之源”几个大字,还是金庸先生书写的。

-
背面是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文化遗址分布图,已经很难辨认,与上一集见过的“马家浜文化遗址分布图”相近。

-
九根图腾柱,木质。

-
正中间的图腾柱,是石锛的造型,石锛——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性工具之一。其他八根柱子上的造型,据说也是根据马家浜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些文物造型雕刻的。

-
再一次强调,马家浜遗址有着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正是马家浜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进一步证明了我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多元化”观点。
-
离马家浜文化遗址不远有一座移建不久的嘉兴汽车客运中心。

-
哪位朋友来这里乘车,候车时间充足的话,不妨拐到马家浜遗址看看,估计不会失望。
客运中心的大门前有一尊雕塑,其原形来自马家浜文化遗址出土的礼仪用玉器——玦(jué)。

-
解说上称之为“平安扣”,祝福南来北往的旅客们平安、吉祥。

-
也借此,祝福各位博友们平安、快乐每一天!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