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梅湾街的西南隅有一座“嘉兴钱氏清芬堂纪念馆”,这是按清代嘉兴名臣钱陈群(1686~1774年)故居复建的一组仿清建筑。
-
门前悬一块“清芬世守”的铜匾额,细看是乾隆皇帝老儿的御笔。“清芬世守”,清,为人清白,为官清正;芬,喻盛德,品德高尚;世守,世代相传。
这里有一段故事。钱陈群早年家贫,父早逝。母亲陈书善绘画,靠纺织和卖画养家,督促钱陈群兄弟苦读。后钱陈群请人作画《夜纺授经图》(后面有该图的复制件),绘出母亲寒夜纺织、课子读书情景,并题诗于上,图与诗深刻地描绘了他母亲含辛茹苦抚育兄弟三人的辛酸。乾隆南巡时,钱陈群向乾隆进献母亲画册,内附此图。乾隆看到此图此诗,也深受感动,在画册卷首题下这“清芬世守”四字,夸奖陈书及钱家门风。

-
纪念馆取名“清芬堂”,正是来自乾隆的题字。
院子中竖钱陈群的半身铜像一尊。

-
钱陈群乃吴越王钱镠的后代,清代康、雍、乾三朝元老。康熙60年(1721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雍正时,因赴陕西等地宣谕讲经,安抚百姓,被雍正夸奖为“安分读书人”,曾五升其职;乾隆时,为官有政绩,奖掖后进,多有上疏建言。
-
后因病居家乡二十余年,但一直与乾隆保持密切关系。乾隆39年(1774年)卒,卒后加赠太傅,入贤良祠,谥“文端”。他的儿子、孙子也被授官。
-
塑像之后的大厅里展出了钱家历代为官儿孙的奏折、书画作品等,没拍好。

-
正对大门的《夜纺授经图》仿古铜浮雕,是根据原画意和乾隆题诗重新创作的。乾隆的题诗,将“钱母夜纺授经”,与“孟母三迁”、“郑氏画荻教子”相提并论,认为她是我国贤母教子的典范。

-
两侧是钱陈群书的对联:“分外不加毫末事;意中常满十分春”,很值得玩味。大厅外的抱柱联也是这副。

-
院西侧有座“香树亭”,亭的后墙嵌钱陈群后代收藏的乾隆御碑。

-
参观“清芬堂”别漏了门楼东侧两层展厅里的展陈。
那里陈列了钱武肃王历史功绩、嘉兴各支钱氏系谱以及历代名人资料。
武肃王钱镠(852~932年)的铜像。钱武肃王,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创建者。
-
钱镠的四个子孙,也就是另外四位吴越国王的画像。

-
第一次见到的“免死金牌”。

-
这是一具按原样重铸的唐赐铁券。唐乾宁4年(897年),那时的中央最高领导为表彰钱镠维护国家统一有功,赐予金书铁券一具,其中铸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字样,就是戏曲、民间所说的“免死金牌”。

-
说是“金牌”,实际上是一块刻有325个金字的铸铁块,一直为钱氏后代珍藏。作为历史见证,唐赐铁券是我国唯一被保留下来的一具铁券。原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
二楼还展出了根据原拓片复制的、长达六米的《夜纺授经图》。

-
上有乾隆皇帝及当时在位的十五位中央领导人的题诗手迹,是难得一见的集诸位书法名家之大成。
太长了,分段拍摄如下——

-
二楼还介绍了嘉兴各支钱氏系谱和历代名人。钱氏一族,英才辈出。上承吴越王钱镠,清代以来,嘉兴几支同样人文鼎盛。
当代的,有第三十二世孙、著名的水利专家钱正英;第三十三世孙,原中联部部长、人民日报社社长钱李仁(前面的“香树亭”为他的题额)等等。

-
钱正英与子女在“清芬堂”前留影。

-
上面数次提到过乾隆皇帝为《夜纺授经图》题诗(七绝二首),逐字录于后:
篝灯课读澹安贫,义纺经锄忘苦辛。家学白阳谙绘事,成图底事待他人。
五鼎儿诚慰母贫,吟诗不觉鼻含辛。嘉禾欲续贤媛传,不愧当年画荻人。

-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有关文章和景点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