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与汪胡桢故居隔河相望,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庙,叫“曹王庙”。上集的“百度”地图上做过注。
-
本来不准备为它(他)单独开一集,有感于“老百姓心中有杆秤”(下面分解),想想还是单列的好。
江、浙、沪一带的“曹王庙”不少,光嘉兴就有两座,还有一座在郊区的余新镇,规模大得多。

-
曹王庙是纪念北宋大将曹彬(931~999年)的。武将入庙的原因,不完全是战功,常常取决于人品,如关云长的忠义,岳飞的精忠报国,而曹彬则是因为仁爱。
宋开宝8年(975年),曹彬率宋军攻打江宁府(南京),率众将领焚香发誓,要求约束部下,城破后不得纵兵抢掠,不得乱杀一人。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
胜利者对失败者极少宽容,历史上屠城惨剧常见的。相比起来,曹彬算是难能可贵的。江南百姓感其恩德,遂修庙祭祀,一千多年香火不绝——这就是老百姓心中的一杆秤。
-
小曹王庙(加个“小”,以区别于余新镇的曹王庙)始建于宋,屡建屡毁。清雍正年间里人重建,乾隆年间复修,咸丰末又毁,同治中期又重建。据其负责人介绍,现在的“曹王殿”是清代的遗存,因曾作为当地的竹器社,而躲过了“文革”的浩劫。近十余年又予以修缮、扩建。
新建的山门。

-
“曹王庙”匾为九龙匾,老百姓给他的待遇够高的。

-
山门的背后,上有戏台。

-
专程去了一趟,在诸多的碑刻中找到这块《碑纪》:“重题古庙谒曹王,土木仪容俨雅糚(妆)。药病惟求诸将诺,城亡不许一人伤。衣冠奕叶功名著,竹帛联篇姓字香。宋世英雄元不少,何人衮冕受蒸尝。 成化壬辰季春望日嘉兴府知府杨继宗□书”。
-
后面还有依韵和诗一首,许多文字看不清,不录了。

-
经向庙的负责人(管理曹王庙的非道非佛,而是一些志愿者)了解,九十年代起开始修缮曹王庙,从捐资到建造,均为里人所为,没有任何财政拨款。

-
曹王殿。前两字是楷书(大概不是什么名人所书),而“殿”字系计算机打出来的黑体,放在一起不协调。负责人说,得找合适的人重写。

-
允许拍照。曹王殿的上方是“曹武惠王”(曹彬死后谥“武惠”)匾额,身穿金色盔甲的曹彬正襟危坐。
-
二进的殿堂(没注明何殿)正中并排供奉着三位人像,据介绍是曹王夫妇和当地的一位名医,到底何人?没听明白(尽管思泉到嘉兴二十余年,地道的嘉兴话大多听不懂)。
-

-
供的是“斗姆元君”和六十星宿。这里的“斗”,指的是“星斗”,写成“鬥”,意思全变,留下笑柄。
-
细看,竟是嘉兴市委一位原负责宣传的领导所题,时间“戊子年”,也就是2008年,已经在这里挂了六年。将此,告诉了庙的负责人,希望尽快改之,不然有损于这位领导的形象。一位主管意识形态的领导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似乎不应该。

-
端坐在莲花座上的斗姆元君有八只胳膊,分别执太阳、月亮、宝铃、金印、弯弓、矛、戟等,或兵器,或法器。
-
斗姆元君,道教的神,是现今宇宙时空与星辰灵性之祖母。应该是三目、四首、八臂。转到后面,看清了另外三首,但不止“三目”。
-
上面强调过,“斗”的意思是“星斗”,“斗姆元君”,乃诸多星星的奶奶,她的地位是很尊贵的。

-
因此,三面环绕着她的是,上下两排端坐的十二生肖六十星宿的神位。

-
曹王殿西侧的鼓楼。

-
东侧的钟楼。前面立一块高大的石碑,上面镌描金隶书:“王曰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

-
都知道,“首创”这句名言的“王”,并非曹王,而是南宋的岳武穆王,搬到这里倒也贴切。曹彬的文治武功或许不如岳飞(两人相差一百多岁,没法在一起比文、比武),但对百姓的仁敬和厚以及对钱财的清介廉谨,却一点也不输于岳飞。
-
两侧偏殿还供奉的了多路神仙,不赘。

-
感谢“吉格罗朵”博友的精彩留评、赠玉——
水乡奉祀多诡异,非佛非道亦非儒。
百姓自有心中秤,曹刘金张独扬武。
曹彬、刘锜、金七金八、张九思在江浙交界地区供奉极盛,其型式基本是原来的猛将堂或土地庙。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有关文章,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