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游】五公祠(1)——五公英烈气,千古海南潮

标签:
思泉陋室五公英烈气千古海南潮五公祠海南游旅游 |
分类: 华南行踪 |

(五公祠——整个景点的大门,广义的)
到海口旅游,在诸多的景点中,当地朋友首推“五公祠”。而对于第一次到海口的思泉,脑袋里的第一个问题是,“五公祠”祭祀了哪五位名人?可能不少朋友也希望知道它的答案。
“五公祠”的博文就从这里开始,改变长期以来按游览顺序写博的习惯。
景点中心有五公祠(狭义的)和五人的石雕,答案就在这里。实际上就是五位那个时代自中央被下放(贬)到海南的高级领导干部。

(五公祠——具体所指,狭义的)
感觉这些雕塑形态生动,相当成功,艺术性远胜于上一集见过的海瑞故居前所竖的海瑞塑像,故在不同角度多拍了几张。
他们分别是——
李德裕(787~850年),河北赵县人。晚唐官员,著名政治家。历任翰林学士、观察使、兵部左侍郎、左仆射(宰相),进入中央最高领导层。

-
李纲在海南逗留的时间虽然短暂(还赶不上思泉这趟来琼旅游时间),但他在历史上抗击外侵的英雄壮举影响深远,这正是海南人民纪念他的原因所在。
-赵鼎(1085~1047年),山西闻喜人。宋高宗年间,两度担任宰相。在处理军国大事中,显示了他的非凡才能,使南宋一度出现中兴局面。他力荐岳飞为帅,统兵抗金,成为千古佳话。享有“南宋贤相,首推赵鼎”之誉。
因与权奸秦桧不合,被撤销中央领导职务,一贬再贬。1144年被下放到吉阳军(今三亚市)。其间,凡是帮助过赵鼎的人,也遭到秦桧的迫害。致使他在海南的三年中,“潜居深处”,学生、同事均不敢相助。生活上,他处于饥寒交迫、孤依无援的境地。就这样秦桧还要求当地领导监视赵鼎的生活、活动情况,定期汇报。
-这样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在生活上和行动上完全陷于绝望境地,赵鼎只能以死来表示抗争。1147年8月贫病交加的赵鼎绝食而死,临终前自书铭旌道:“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表示他至死也不会忘记国家,不会忘记抗金救国。
赵鼎死后“天下闻而悲之”。爱国诗人陆游读到他的铭旌时大声疾呼:“呜呼,不可谓伟乎?”

-
胡铨(1102~1180年),江西吉安人。先后担任过知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少监、起居郎、参知政事、资政学士等职务。
胡铨也是力主抗金的中坚分子,上书请求逮捕秦桧一伙投降派头目,遭到诬害,也被一贬再贬到了吉阳军(今三亚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