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集谈到,作为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的“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是以旧址主楼为载体,尽可能复原和再现了都督府初创时期的机构和格局。

-
鄂军都督府旧址原为清湖北咨议局局址,1910年竣工。平面布局为“山”形,砖木结构,两层楼房,是一幢典型的西方议会大厦式建筑。
-
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指引下,湖北地区的革命党人发动了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随即在咨议局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前清的咨议局变身为革命党人的反清司令部。
-
《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按原貌复原了鄂军都督府初期的各个机构,以及会议、办公和接待场所。随拍了部分,不全。
都督府会议厅。1912年4月,孙中山访鄂期间,曾在此发表演讲。主席台正中布置的十八星旗,寓意为全体汉族同胞团结起来,以“铁血精神”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十八星旗后定为中华民国陆军军旗。

-
谋略会议室。都督府召开军事会议的专门场所,许多重大军事决策在此形成。

-

-
军令部。鄂军都督府最初设置的四部之一。主要职责为秉承都督命令,发布军令,调遣军队。旧军官杜锡钧曾出任军令部长。

-
军务部。鄂军都督府最初设置的四部之一。主要负责军务行政、军队后勤工作。革命党人孙武、蒋翊武、张振武曾分任军务部正、副部长。
-
外交部。主管外交行政事宜,革命党人胡瑛曾任部长。此时的鄂军都督府在军事、外交等方面行使中央军政府的职权。
该部的成立是鄂军都督府开始代行中央军政府职权的标志之一。
民政部。是鄂军都督府最初设置的四部之一。主要职责为负责地方行政事务。原湖北咨议局议长汤化龙曾出任民政部改称政事部时的部长。

-
招纳处。负责招纳文武人才,襄助军政。后改为集贤馆。

-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上的介绍,特此说明。感谢原作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