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书院”新建的头门)
尽管书院的头门不开,游客走的是边门,博文还是从头门开始——
首图是“东坡书院”新修的头门。真不好意思将这张片子放在这里,明明定位为清代古建筑,怎么修了座像是“民国”时期的门?
之前见过的“东坡书院”头门照片如下图,红墙绿瓦,古色古香,挺不错的一座头门。而如今,不伦不类,与两侧的围墙、与“东坡书院”的整体建筑群极不相称,看了后如鲠在喉。
决策者们简直就是在糟蹋老百姓的血汗钱,“创新”也不能这么个创法呀!真怀疑那些始作俑者们是否弱智?
“脱胎换骨”,面目全非。还就是门旁那棵种于明代、靠两根木墩支撑的古老滑桃树(别名又叫“苦皮树”)依旧,告诉您,没错,这就是“东坡书院”的旧址。
(在此,感谢上下两张片子的作者!)

再做个对比。不知您的感想如何?


-
头门悬挂的“东坡书院”牌匾也“创新”了。好在仍然是当地清举人、书法家张绩的手迹,字体端庄、刚劲,加上左下角的两方“篆刻”,还能找出点古味儿。

-
其一:“东鲁衍真传,诸生励志潜修,学问文章只要追踪上哲;坡仙留胜概,多士闻风兴起,勋名节义切勿让美前人”,篆书。下联拍虚了,见谅!

-
其二,“岂徒黎子追陪,人更从文教昌明,见当日雪鸿不偶;非是荆公善妒,天故假兹游奇绝,博先生诗酒余欢”。

-
出头门,跨石桥,先是载酒亭。

-
亭分上下两层,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角角翘起,有腾空欲飞之势,特色独具。

-
亭中悬一块“鱼鸟亲人”横匾,说是苏东坡远谪海南,鱼鸟成了他的亲人。有点夸张,老百姓不是都喜欢他么?
两侧对联:“一代文忠,赤壁遗篇,皓月经天,光遮北宋;千秋圣德,桄榔留迹,春风化雨,惠泽南荒”。

-
亭内镶着以苏东坡与春梦婆攀谈、惜别儋州百姓等为内容的几幅木刻。

-

-
载酒亭东西两侧各有一泓清水池,见池内红莲次第盛开,鱼儿欢快地嬉戏,不伦不类新“头门”带给的不悦心情稍有好转。——尽快调节心情,以利于下面的游览。
想想也好笑,你管哪门子的闲事?就算写了这么一篇博文,人微言轻,又有谁理你这个岔?还不是那些当权者们说了算?——自嘲中......。唯一的愿望,就是其他的建筑再也别蹈此覆辙。不过,说话算数的人能看到这篇博文吗?天晓得。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