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2013-03-19 05:08:48)
标签:

半洋石帆天下奇观

平潭一日游

寿桃

福州

旅游

分类: 八闽足迹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半洋石帆——思泉老同学拍的。海上风大,游船颠簸,必须靠着船舷、岔开双脚站着)

继续留连于“半洋石帆”——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
    由于石帆体量巨大,形象奇特,自古以来就远近闻名,除了誉为天下奇观”外,还留下种种美妙的传说。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

明代音韵学家、抗倭将领,南方徐霞客之称的陈第(15411617年),面对万顷银涛中托起的巍巍石帆,用海上孤岛,上有二石,宛如碑碣,卓立中流,天下奇观五句话来概括他的见闻和感受。也可能就是从这时起,天下奇观成了石牌洋的誉称。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

地质学家科学地考证了奇观的形成。石牌洋早期是一座海底大山包,受地壳板块运动的影响不断抬升。山体内部石质不一,脆弱的部分受到海浪的冲刷和自然的风化慢慢地脱落,剩下的就是这个坚硬的海蚀柱。有专家给它以极高的评价,称为“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用词特别夺人眼球。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

奇特的风光总是伴随着美妙的传说。

相传古时有位哑童与他的嫂嫂相依为命,酷爱剪纸。有一天,蓬莱大仙云游至此,送给哑童几张仙纸,让他剪成房屋、粮食、衣服,可以变真,以便往后不愁吃穿住。但是他觉得百姓受苦,罪魁祸首是当朝皇帝。于是,他将仙纸剪成利箭、战马、士兵,用利箭射杀皇帝,无奈皇帝还未上朝。皇帝查明了弓剪的来源,立即派兵捉拿。哑童便撒出那些纸兵应战,却忘了给他点上眼睛,一伙瞎子兵,其结果自然全军覆没。

哑童带上嫂子往海边出逃,他将纸剪的春臼和簸箕撒向海中,并念道:春臼变船,簸箕变帆。顿时,眼前出现了一艘船,嘱咐他嫂子上船后千万闭眼莫开口。不料,海风呼啸,海水汹涌,嫂子忍不住地睁开眼。结果石船沉入海底,二人葬身鱼腹。从此,船身变成一块巨型石,上面竖着两片石帆,就成了今日所见的半洋石帆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

据文献记载,南宋末代小皇帝赵罡(12681278年)在元军追逼下,由杨太妃携带逃亡海中,故臣备舟迎至平潭岛礁上呆了一段时间,后人为纪念此事称双帆石为王母礁

清代女诗人林淑贞(生卒不详)留有共说前朝帝子舟,双帆偶趁此句留;料因浊世风波险,一泊于今缆不收的诗句,可否算对于这一事件的认定与旁注?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

从这个角度看矮的石柱,像是一个寿桃。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

尽管矮石柱的底部只有六分之一与礁盘接触(拍摄的距离太近,尚不能看明白),但是却稳如泰山。也许数百年后,它会成为一个巨大的海上风动石,那咱们就看不到了。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

半洋石帆周围的景色——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

在“半洋石帆”上逗留半个小时后,游船载着我们驶离礁盘 。回过头来,多看几眼......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八闽游】平潭一日游(2)——半洋石帆,天下奇观(下)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的介绍,特此说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