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游】长沙——天心阁公园(3)崇烈亭和名人石林

标签:
思泉陋室崇烈亭名人石林天心阁公园长沙 |

(崇烈亭)
从崇烈门拾级而上便到了崇烈亭。
前身为午炮亭。清末民初,为统一全城时间,亭中置黄铜火炮一门,每日正午鸣炮三响以报时。
1929年,为纪念济南“五三惨案”遇难同胞,拆除午炮,改建为国耻纪念亭。亭中有水泥绘制的国耻地图一幅,租割失地均涂有鲜明的彩色,以唤起民众爱国热情。该亭后毁于1938年11月延烧了五天五夜的“文夕大火”(何谓“文夕大火”?一两句说不清,有兴趣者,麻烦您自己“百度”一下)。
1946年,为纪念抗日战争“长沙会战”中阵亡的将士,当时的湖南省政府在国耻纪念亭的原址上建十六柱斗拱、八角歇山顶亭一座,名曰“崇烈亭”,即如今这座亭子,最后一次修缮是2008年。据介绍,亭额系蒋亲笔题写。
两侧对联:“百战清胡尘,精忠争日月辉光,大节壮山河增色;四阿延楚望,长剑指天狼落蒙,神弦迓甲马来时”。胡(尘)、天狼(落蒙)都指的是日寇(灭亡)。上联好理解,不赘。下联做些解释:四阿,水从房檐屋顶四面沟槽流下来,喻烈士们前赴后继;楚望,楚地山川;迓,迎接;甲马,指战士。烈士们前仆后继,使得我们的家园得以延续,犹如长剑将日寇刺破在遥远的北方,连神仙也奏乐迎接他们的归来。这么解释,不知对否?
大门的左侧是一片错落有致的石林,树在假山上,曰《历史名人石刻画廊》。它曾经刻绘了33位对湖南有过贡献的历史名人,或生长在湖南,或在湖南为官。
看起来建成时间不长,可是,不知为何如今已经残破、损毁,并弃于一旁?问旁边晨练的的一位老者,他的回答蛮值得玩味:“拆了重建,提高GDP”。
不过,说老实话,浮雕像描绘的水平、制作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不知是否拆除的原因之一?建也好,拆也好,不管怎么说,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钞票呀!
穿行其中,找到几块,光线差,拍得更差。如果不是想说上面那几句,真不想让他们亮相了。
-
在思泉有限的历史知识里留有印象的——
清道光年间洋务派首领之一的曾国藩(1811~1872年);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的魏源(1794~1857年);
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1818~1891年);五代十国时楚国第一代君主马殷(852~930年)。
下面这些就生疏了——
西周楚国建立者熊绎;汉景帝第六子、长沙王刘发(?~前129)。
还有,西汉长沙国第一代王吴芮(?~前202年)。就找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