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游】长沙——岳麓书院(5)“圣学渊源”

标签:
思泉陋室四箴亭二程濂溪祠周敦颐旅游 |
分类: 华中旅影 |
御书楼东侧(图右)主要是祠庙建筑群,祭祀的人物为书院所尊奉的学派代表、文化名流、建院功臣、知名山长以及著名学生等,祭祀逝者,树立榜样,对端正学风、启发后人起到一定的作用。如今的学校不也喜欢将校友中的有成就者置于校史陈列室(或其他什么建筑)内么?
上图的红墙部分是孔庙,因时间关系这次没去。下来要游览的是图上的13(慎斋祠)、14(船山祠)、15(崇道祠)、16(六君子祠)、17(濂溪祠)、18(四箴亭)。游览的顺序是倒过来的,自“四箴亭”始。
四箴亭。专祀程颢(1032~1082年)、程颐(1033~1107)兄弟。俩人世称“二程”,前者尊为“ 明道先生”,后者尊为“伊川先生”,均为理学的奠基人,曾问学于周敦颐。他们的著作收入《二程全书》,其学说后来被朱熹继承和发展,史称程朱学派。
明代嘉靖五年(1526年),明世宗撰“敬一箴”,并亲注程颐“四箴”颁行天下学校。嘉靖七年(1528年),建“敬一箴亭”于文庙大成殿后,藏“敬一箴”及“四箴”石刻。天启四年(1624年),重修并改名“四箴亭”,自此专祀二程。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迁建于今址。
亭内悬张栻书的“圣学渊源”匾,并挂二程像及赞语。
-
张栻书的“圣学渊源”匾。
两侧对联的字不太好认,思泉尚看得懂,抄写如下。右侧:规圆矩方,绳直准平,允矣君子,展也大成,布帛之文,菽粟之味,知德者希,孰识其贵;
左侧:扬休山立,玉色金声,元气之会,浑然天成,瑞日祥云,和风甘雨,龙德正中,厥施斯普。按意思四字一断句。
濂溪祠。专祀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1017~1073年)。
濂溪祠始建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迁于今址。“濂溪”是周敦颐的别称。晚年,周敦颐筑室庐山莲花峰下的一条小溪上,故居以“濂溪”名,后人据此尊称为濂溪先生。
祠内原悬有“超然会太极”匾已散失。今匾为沙孟海(1900~1992年)题,改为“悠然会太极”。
祠内正中悬挂周濂溪像,两旁有赞语。
左侧:“于惟先生,绝学是继;穷原太极,示我来世”。是张栻的赞语。右侧:“道丧千载,圣远言湮。不有先觉,孰开我人?书不尽言,图不尽意。风月无边,庭草文翠。”朱熹撰。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上的资料,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