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游】狼山(15)——灵山胜地观音院

标签:
思泉陋室狼山观音禅院灵山胜地讲经堂太虚法师南通旅游 |
分类: 苏沪拾零 |

(观音禅院)
实际上,狼山的观音禅院包括了第11集里见过的“赵绘沈绣楼”(参见《【南通游】狼山(11)——赵绘沈绣传佳话》)、“天祚山房”和“语梅楼”等建筑,写博分集时思泉将其人为地分开了。
第一P拍的是讲经堂的背后。自石拱桥转身180度,就是第11集见过、但尚未介绍的“灵山胜地”石牌坊。
“灵山胜地”为张謇书,取释迦说法灵鹫山意。同样在江苏,无锡的灵山胜境、灵山大佛的风头太台强劲了,又有几位知道这里有一座一百年前就已经竖在这里的“灵山胜地”坊?
-
石牌坊背后刻“一心常念观世音菩萨”,没有题款,不知何人所书?
相传观音禅院的建造源于古时海上漂来一尊观音像,止于狼山脚下。当地人以为灵异,即将其祀于狼山岩下,后陆续扩建为观音禅院。曾经是长江中小岛分狼山,成陆时间约在北宋中叶(十一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故观音禅院的建成最早当始于此时。
今存观音院为张謇于民国初年重建。“讲经堂”建于民国十一年,为重檐歇山顶,四周绕以围廊。
观音禅院的赵绘沈绣楼落成后,张謇请来佛门高僧太虚法师(1890~1947年)来此讲经,他以六十四的高龄坐在台下听经(属于老年大学的年段),当时曾传为佳话。
-
为迎请太虚法师,张謇赠诗:“此生不分脱裟婆,正要胜烦冶共和。过去圣贤空舍卫,相残兄弟战修罗。觉人谁冼心成镜,观世岂闻面皱河。师傥能为龙象蹴,安排丈室听维摩。”
听完经后,张謇又以诗记之:“别院堂依洞,乔林绀杂青。山禽余落污,庭卉送微馨。爱俗应尊佛,皈僧为讲经。坛边休聚石,我老当能听。”
这座通向观音禅院的石拱桥称“慈渡桥”。
桥取“慈航普渡”意,观音菩萨“驻”地的常见语。
在慈渡桥旁,遇到一位可爱的小囡囡。深深地祝福你!
-
(文字部分参考了网上的有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