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游】狼山(11)——赵绘沈绣传佳话(附:“思泉陋室”今天4周岁)

标签:
思泉陋室狼山赵绘沈绣之楼赵孟沈寿海月宀天祚山房南通旅游 |
分类: 苏沪拾零 |
又是南通人的独特创意,将两位不同年代不同籍贯毫不相干的人物和观音菩萨放在一座楼里纪念。
这就是“赵绘沈绣之楼”,民国8年(1919年)南通人为纪念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1254~1322年)和近代仿真绣创始人沈寿(1874~1921年)两位艺术家所建的,但里面却是观音菩萨的“驻”地。
楼具中西合璧风格。楼外门窗用圆拱形,挑小阳台,具有西洋风格。据介绍,楼内部却是中式重楼传统格局。没能进门,无法考证。
据说,因楼内收藏有赵孟頫父子(子赵雍)画和沈寿姐妹(妹沈立)绣的观音像而命名“赵绘沈绣之楼”。
楼内原藏有历代名人所画观音像150多幅。日本侵华期间,转移至上海,后一部分原作不知所终。如今两壁尚悬十数幅观音像,是根据影印本摹绘。——也是资料上介绍的。
大门没有开启,镜头穿过门缝,只拍到一尊观音菩萨的塑像和“慈航普渡”横匾,两壁的观音像无缘得见。
“赵绘沈绣之楼”的左侧是“海月宀(念:mián)”,匾额乃张謇所书。查了一下,“宀”,意为“深屋”。
“海月宀”东侧应为语梅楼(下图自楼后拍)。张謇与梅兰芳先生交往甚密,曾邀请梅先生赴南通演出。据说梅先生一度在此盘桓数日,张謇以“语梅”名之,以示纪念。
右侧称“天祚山房”。不知为何?所有建筑的大门均紧闭。
除了思泉没有任何游客。就沈寿一人孤零零地“坐”在那里,独守着若干栋亦中亦西蛮有特色的空房(?),长年累月,也不容易。
-
沈寿,初名雪芝,号雪宦,江苏苏州人。十六七岁时即成为苏州有名的刺绣能手。光绪三十年,其绣品作为慈禧七十大寿寿礼上贡,老佛爷大加赞赏,亲笔书写了“福”,“寿”两字赠之,从而改名“沈寿”。1914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沈寿应聘担任了所长兼教习。1921年病逝并葬于南通。
知道这位沈寿,是因为到过她的曾经的住处——苏州上方山的“渔庄”(参见《春游上方山——走进“渔庄”》和《春游上方山——“福寿堂”内外》);还因为看过以她为原形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凤穿牡丹
-
-
-
回过头推想,上集在北麓园路旁席地迎候来客的应该是赵孟頫老先生了(这是思泉的推测,对否?请业内人士指正),不过他的形象与他家乡(浙江湖州)的雕塑大相径庭(参见《思泉的湖州游(15)——莲花庄随拍③》)。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上的有关介绍)
附:“思泉陋室”今天4周岁——
“思泉陋室”磕磕碰碰地走过四周年,不准备专门发文。
待一个月后(9月15日)“星海之友”博客圈建圈四周年时一并发文庆贺(前提是,思泉不在旅游的路上。当然也希望圈友们一起发文助兴)。
在此,深深地感谢所有谋面(极少数)、未曾谋面以及不可能谋面(占绝大多数)的博友们!
感谢你们对“思泉陋室”的厚爱!
“982,376”的博客访问量、“11,735”的“关注人气”,就是你们给“思泉陋室”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
谢谢“wulitu”博友为本文赠玉!姑苏才子,出口成章,了得!
思源意当稠,泉长载画舟。
陋昭淡泊志,室雅客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