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镇江行】南山招隐,城市山林(7)——招隐坊前话“招隐”

(2012-07-12 05:08:48)
标签:

思泉陋室

南山招隐

招隐坊

萧统

戴颙

华影池

米芾

崔护

镇江

旅游

分类: 苏沪拾零

【镇江行】南山招隐,城市山林(7)——招隐坊前话“招隐”

(招隐坊) 

按正常的游览顺序,应该先到达“南山”景区牌坊,再经过“城市山林”牌坊,而后到达这里。思泉是从景区东南部进山,从南往北,从内往外,倒过来走的。

【镇江行】南山招隐,城市山林(7)——招隐坊前话“招隐”

  

一座古老、高大的石牌坊。牌坊顶部的石额篆书宋戴颙高隐处,下镌 招隐两个大字,牌坊的石柱上镌有两副楹联,记载着历史上萧统和戴颙两位高士。内联为:“读书人去留萧寺,招隐山空忆戴公”。外联为:“烟雨鹤林开画本,春咏鹂唱忆高踪”。据说内联是400多年前的原石原刻。

【镇江行】南山招隐,城市山林(7)——招隐坊前话“招隐”

【镇江行】南山招隐,城市山林(7)——招隐坊前话“招隐”

-

招隐二字中的一,彼此呼应,相辅相成。

隐者,大都是名人名士,入隐后,总有求贤者,想“招”他出山,于是有便有了。典型的例子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爱慕隐居于此的戴颙,便招其入朝为官。然而,以隐明志的戴颙,却一再婉拒,帝之招,颙之隐,这一传为千古佳话。

【镇江行】南山招隐,城市山林(7)——招隐坊前话“招隐”
-

古城镇江,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隐士纷至沓来、隐士文化大放异彩的独特历史、文化现象。

   来镇江归隐的隐士始于秦汉,盛于六朝。东汉末年,焦光千里迢迢从河东(今山西)来到镇江,隐入宛如碧玉浮江的樵山(今焦山),拉开了镇江古代隐士文化的序幕。

    六朝时,许多名人名士纷至沓来,相继入隐镇江,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山中宰相陶弘景,以及牌坊上突出的典型萧统和戴颙,等等。

【镇江行】南山招隐,城市山林(7)——招隐坊前话“招隐”
-

上游的溪水,在招隐坊附近汇成一汪小水潭。
【镇江行】南山招隐,城市山林(7)——招隐坊前话“招隐”

【镇江行】南山招隐,城市山林(7)——招隐坊前话“招隐”
-

取名“华影池”,不知用的是何典?据说这三字乃米芾所书。

         【镇江行】南山招隐,城市山林(7)——招隐坊前话“招隐”

-
【镇江行】南山招隐,城市山林(7)——招隐坊前话“招隐”
-

池旁有两块刻石,一石镌“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据说,当年昭明太子酷爱这里的山水,正是以这句诗作,谢绝女乐”(即女伎之乐),静心读书【镇江行】南山招隐,城市山林(7)——招隐坊前话“招隐”


        【镇江行】南山招隐,城市山林(7)——招隐坊前话“招隐”


另一石镌“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比较熟悉,出自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放在这里意思不明。【镇江行】南山招隐,城市山林(7)——招隐坊前话“招隐”

-

树丛中,一堵墙前建一半亭,中间只有一扇窗。

        【镇江行】南山招隐,城市山林(7)——招隐坊前话“招隐”

-

好奇。走近绕着它一周,原来是一间泵房(抑或配电间,室内光线不好)。

好创意!配套设施、建筑与景点协调了起来。

       【镇江行】南山招隐,城市山林(7)——招隐坊前话“招隐”

-
【镇江行】南山招隐,城市山林(7)——招隐坊前话“招隐”
-

 

感谢“吉格罗朵”博友为本文赠玉:

只因有贤不听招,引得无山可隐樵。

满野饱学闲游士,尽效姜尚空杆钓


 

感谢“wulitu”博友为本文赠玉:

大隐于市坠飘渺,小隐于林稍孤傲。

若遇明君三顾时,经纶满腹出师表。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上的有关介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