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行】南山招隐,城市山林(5)——“选亭”来自“文选学”

标签:
思泉陋室南山招隐选亭文选学桃花涧芝兰堂听泉镇江旅游 |
分类: 苏沪拾零 |

(选亭)
“选”字常用作动词,一时弄不明白“选亭”的意思。其实,这里指的是“文选”的 “选”,名词也。
“选亭”是为了纪念2002年10月在招隐景区召开的《文选》国际学术研讨会修建的。
亭身主体别出心裁,平面呈“十”字。“选”字在这里仍然有动词的含意,告诫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十字路口,一定要选(!)择一条正确的路。这在后面的《选亭记》中说得很明白。
亭中立一方石碑,上面镌刻的正是《选亭记》。两侧对联:“志与秋天竞高,理与春泉争溢”,来自萧统的《与何胤书》。
这篇《选亭记》它处不太好找,特逐字录之,供兴趣者参阅。
《选亭记》:招隐山麓,读书台畔,林木幽深,清景无限。于此建亭,名之曰选,乃出于《文选》与文选学也。
《文选》一书,由南朝梁文学家萧统(世称昭明太子)主编,为我国现存最早之诗文总集。《文选》问世后,隋代即有注,唐代形成文选学(简称选学),至明代、清代、民国时期,选学名著继出。其间其后,虽几经曲折,却连延不断。当今更发扬光大,形成新选学,正方兴未艾。
-
“选亭”位于自虎跑泉(参见《【镇江行】南山招隐,城市山林(3)——万古常清虎跑泉》)流下来的水汇成的小溪畔,见一块太湖石上刻“桃花涧”三字,推想这就是小溪的正式名称。
分别悬“芝兰堂”、“听泉”匾等,没找到这些名称的出处。“芝兰堂”门两侧的楹联:“此地可留连,桃花涧水清犹浅;其间堪啸傲,兰气蕙风远处幽”,似可为前者“芝兰”作注。
而后者的“听泉”亭,离桃花涧甚远,中间还隔着一条水泥路,“听”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听不清,也就成了“思”泉......
“芝兰堂”侧有一块刻着昭明太子萧统浮雕像的石碑,也是为纪念2002年在这里召开的“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而竖的,上面的篆书为“文选李善注”五字。对于“文选学”,思泉是彻头彻尾的门外汉。是唐朝的李善(?~689年),使“文选学”真正成为一门显学,李善算是奠基人。
为一次学术会议立如此像样的碑,似乎也不多见。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上的有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