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鼓浪屿(25)——神奇的海底世界(三)
标签:
思泉陋室鼓浪屿海底世界石头鱼线鳗鲶 |
分类: 八闽足迹 |
石头鱼。形状恐怖,体貌丑陋,活像一块石头,联想到当年大炼钢铁时的“产品”——矿渣。

-
别看现在挺温顺的,一不小心踩着了它,将会受到毫不客气的反击。它的脊背上有十余根像针一样锐利的背刺会轻而易举地穿透鞋底,刺入脚掌,同时射出致命的剧毒,使人很快中毒并处于剧烈的疼痛中,不及时抢救,将可能死亡。
狮子鱼。外表花枝招展惹人喜爱,却不是个老实的货。与石头鱼一样,其背棘与毒腺相连,一旦被其所刺,等待你的就是中毒。


-
线鳗鲶。其背鳍及胸鳍的硬棘呈锯齿状,也有毒腺,被其所刺,疼痛不已。

-
不停地游动着的鱼类太难拍了,还是对准那些动作相对迟缓的水生动物。
巨型蜘蛛蟹。亦称高脚蟹。传说它专食溺水的尸体,故以“食人蟹”而闻名。

-
鲎(音hòu,福州话念“háo”),亦称马蹄蟹。海生节肢动物,称“蟹”不是蟹,与蝎、蜘蛛以及早已绝灭的三叶虫有亲缘关系,是与三叶虫一样古老的动物,有“活化石”之称。
小时候市场上常见,是思泉最爱吃的海产品之一,尤其是它的籽,其美味无法言表。它的坚硬外壳常用来做水舀子。
自网上下载一张它的反面相(并非思泉原创,特此说明),看得更明白些。

-
海马。头部像马,尾巴像猴,眼睛像变色龙,还有一条长长的鼻子,身体像有棱有角的木雕。也是“四不像”,但没人这么称呼。
吸在玻璃上的鱼,没想起叫什么。
“黄毛丫头”博友留言,说它叫“垃圾鱼”,是“鱼缸里的清道夫”。谢谢“黄毛丫头”博友!
企鹅。来自地球南部的“绅士”们,不知适应于亚热带的气候否?
穿过“海底”隧道,鱼们都在快速地游动中,只在相机上留下模糊的身影。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上的资料,特此说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