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泉的福州鼓山游(5)——涌泉寺③,康熙题匾,石鼓名山

标签:
思泉陋室鼓山涌泉寺康熙李拔赵朴初福州旅游 |
分类: 八闽足迹 |

(康熙题写“涌泉寺”匾额)
涌泉寺已经一千多年历史,始建于783年。屡毁屡建,并多次更名。1407年正式称涌泉寺。明代又两次毁于火灾,相继修复、扩建,形成今天占地约 1.7公顷的规模。
首图“涌泉寺”匾额,是康熙皇帝老儿1699年书的,至今仍悬于天王殿寺门之上。没见到康熙去过福建的记载,那这幅题匾不知是哪位官员带给涌泉寺的?
-
天王殿。
以下依次为大雄宝殿、鼓楼、钟楼等等寺庙常规的建筑。
还是那位担任过福州第一把手的李拔(1713~1775年)书写的“石鼓名山”。领导爱题字,也算是中国的传统之一。
涌泉寺目前的建筑,大是在明、清两朝以后重建和扩建,基本上保持了明代嘉靖年间的格局,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殿、法堂、方丈室、祖堂、藏经阁、禅堂、钟楼、鼓楼、学戒堂、法界学院、东际楼、明月楼、放生池、回龙阁、岁寒楼等。
沿着山坡的地形层层递升,构成一组错落有致的寺院建筑群。依山偎谷,槛廊连缀,几十座大小殿堂簇拥着大雄宝殿。
录一首赵朴初(1907~2000年)为涌泉寺题的诗作助兴:
撑柱南天是此山,梵宫气象罕能班;
何当尽遣浮云去,满目清华照世间。
甘彻中边泉涌地,音闻上下石喧空。
千年涧壁恒沙偈,都在当时一喝中。
白云深处见青天,凛凛宗风三百年。
昔日为霖今普雨,看教此土尽庄严。
斋堂辞岁又迎春,悟得同时换旧新。
为劝禅师常住世,千灯盏盏付来人。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上的资料,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