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掠影(5)——虞陵怀古

标签:
思泉陋室仲雍虞仲泰伯南国友恭常熟苏州旅游 |
分类: 苏沪拾零 |
(抓拍一男子呈弯腰状,似凭吊仲雍墓)
这里的“虞陵”指的是仲雍(又名虞仲)墓,百度了一下,没人这么称呼过,属于思泉杜撰。不知算不算“创新”?
这是思泉三年前第一次去常熟的目的地,第二次瞻仰翁同龢纪念馆前也绕道来此。它位于常熟虞山东,也正是“十里青山半入城”说的“入城”那一部分的东首,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仲雍,商末周太王的次子,他和兄泰伯,为了把王位让给弟季历的儿子昌(周文王),一同来到吴地(今无锡、常熟一带),“断发纹身”,与民同耕,立为句吴,泰伯无子,由仲雍继位,成为吴君。将中原文化和先吴土著文化融聚一体,形成吴文化的发端,赢得了吴人的爱戴。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当时的海隅山改名为“虞山”。
(“名人馆”内的仲雍塑像)
据考,仲雍墓现有的地上建筑,始建于明,后多次增建。
墓道有三道石坊,建造的年代不一。
第一道墓门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花岗石三间冲天式石坊,中间匾额上枋镌刻二龙戏珠,正中嵌“圣旨”二字,书“敕建先贤仲雍墓门”,上下额枋镌刻双狮滚绣球纹。
-
第二道石坊在山坡上,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始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修。正中匾额镌“南国友恭”四字,两旁石柱镌刻楹联:“道中清权垂百世;行侔夷惠表千秋”。
第三道石坊建在仲雍墓前,中间正面匾额镌刻“先贤虞仲墓”;坊柱镌楹联,“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两侧的石亭像是新修的。
-
仲雍墓周围绿树环抱,墓茔封土直径约4米余,高近2米。该墓年代久远,唐代即有记载。现有的建筑,由其106世裔孙浙江参政周木奉旨修缮,并建墓道。崇祯九年(1636年)重修后立墓碑 “商逸民虞仲周公墓”,字迹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镌墓碑“先贤虞仲周公之墓”;乾隆十年(1745年)又立墓碑“先贤虞仲周公墓”。
遇一位比思泉年长的游客,称仲雍后裔,第N代孙(N,有答案,没记住),专程来此拜谒他祖宗的祖宗。
墓道上常遇看相、算命者,不知仲雍能否帮他的忙?算的更准些,多些经济效益。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
“星海之友”博客圈,尽管人数不算多,但其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某些领域不乏高手、能人。特聘请一些专家(已经本人同意),为大家发表博文时对某些专业、地方(已经涉及了电脑软件、植物分类、鸟禽分类、古建筑以及台湾、苏州的景点、民俗等)的问题释疑、解惑。受聘的专家有“电脑人人有”、“小数码植物摄影”、“老浩”、“韩宗佳”、“吉格罗朵”和“青蛙农夫”圈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