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窿山访踪——御道和石刻

标签:
思泉陋室御道摩崖石刻小函谷听泉吴中第一山望莲穹窿山苏州旅游 |
分类: 苏沪拾零 |
乾隆多次来过这里,修条“御道”也是必然的。
为“御道”专门立了座牌坊还不多见(不过,在苏州城里倒是常常见到在名街古巷口立个牌坊,大概是从那里仿效来的)。两侧对联“居然五岳尊,突作三吴石”,查过,是申时行(1535~1614,苏州人,明代状元,当过宰相)《登穹窿》诗中的一句,问世的年代要比“御道”早。
绿荫夹道,溪水潺潺。
之所以单列一集,并非此御道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道旁的摩崖石刻值得欣赏,尽管看起来大部分像是新刻的。
“小函谷”三个篆字,据景点介绍说是著名爱国将领李烈钧(1882~1946)所书。1937年3月李烈钧看到此处的御道直通道教圣地“上真观”,联想到了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的故事而写下的。
边上泉水叮咚,有新题的楷书“听泉”(“泉”就在眼前,思泉不用“思”了)。让人在登山的同时静听泉音,有暂时忘却疲劳的功能。
不明白这两字“望莲”,望的是何“莲”?
附近见不到可种莲藕、荷花的水域。既然“望”,那就往远处去,但也没看到什么。事后才知道,“望”的是离这里若干里外的天池山“莲花峰”(参见“思泉陋室”的《天池寻胜迹——登上“莲花峰”》),亏这些文人墨客们想得出来。
(天池山的天池和莲花峰,转自《天池寻胜迹——登上“莲花峰”》)
不啰嗦了,将其他的石刻一并置此。大多是为登“上真观”预热,渲染道教气氛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