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思泉-
思泉-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8,672
  • 关注人气:12,7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游石公山(十)

(2009-03-17 05:36:29)
标签:

太湖石

兔龟赛跑

湖蚀崖

玉玲珑

花冠石

石公山

苏州

旅游

分类: 苏沪拾零

过去尚未有人造太湖石的年代,庭院内能竖得起太湖石的必定是富贵人家;有点名气的园林中用那么几块太湖石点缀于亭台楼阁、厅堂廊榭、曲径小桥、奇花异草间,融合自然,相映成趣,顿感添姿增彩;将一二块小型的太湖石配上架座,作为供石,布置于厅堂中、案几上,观赏把玩,亦为幸事;用零散的太湖石,砌筑池、湖岸,铺设假山蹬道,造出处园林小景(思泉在《寻访苏州小园林》中多次介绍过),不少已经成了著名的景点,至今游人络绎不绝。

可“石公山”却是满山遍坡的太湖石。从山门到归云洞,一路上全是地里“长”出来的、生了根的太湖石。

 

两游石公山(十)

 

两游石公山(十)

 

两游石公山(十)

 

这一群太湖石相对整齐地朝着一个方向,导游说是水流总是同向冲刷之故。

 

两游石公山(十)

 

两游石公山(十)

 

天然太湖石形成的“兔龟赛跑”,兔前龟后,两者不在一处,看看倒蛮像那么一回事。

 

两游石公山(十)

 

两游石公山(十)

 

游览“石公山”的重要收获之一,是对天然(!)太湖石的形成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

 

     顺“移影桥”(在第四节中谈到)台阶往下行,穿过桥洞,直达太湖边。一块“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石公山景区”的石碑标明了“湖蚀崖”,“是在水的长期冲刷下,经重力崩塌而形成”。

 

    (湖蚀崖)

 

      两游石公山(十)

 

     (“湖蚀崖”碑,右侧的照片已经破损,实际上就是上图)

 

      两游石公山(十)

   
     太湖石的主要成因之一,是石灰岩经太湖水的波冲浪击,天长日久使它的表面和内部形成诸多的漏洞、皱纹、隆鼻及凹槽,从而造就了漏、透、皱、瘦,奇妙无比的太湖石。

 

“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白居易《太湖石记》中一句),唐代就已名闻天下的太湖石主要就产于西山一带。江南三大名石,指的是现存于上海豫园的玉玲珑、苏州十中的瑞云峰和杭州花圃“缀景园的绉云峰,它们就产于西山岛。

 

上海豫园的玉玲珑,以前拍的

 

两游石公山(十)

 

因其奇特的外形,太湖石历代深受文人雅士、达官显贵的宠爱。前面谈到北宋末年的宋徽宗更是爱石成癖,派朱勔(10751126,有名的马屁精)到太湖地区搜集太湖石,作为贡品运送京都开封,历史上有名的花石纲说的就是这件事。朱勔先是在民间搜罗,随后责令地方政府组织人员在西山一带开采,石公山是当时的主要采点。

 

位于景区大门附近“花冠石”旁的水坑和它的周围,就是当年的采石场之一。

 

(花冠石) 

 

两游石公山(十)

 

两游石公山(十)

 

两游石公山(十)

 

两游石公山(十)

 

两游石公山(十)

 

要离开“石公山”了,又回到山门附近再望望太湖。不想从出口走,那里是一条长长的购物通道。

 

两游石公山(十)

 

  (本文参考了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