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灵岩山随记(三)

标签:
飞来石印公塔院灵岩山寺馆娃宫秀峰禅院御碑旅游 |
分类: 苏沪拾零 |
今年一月份游览时路遇一位小和尚,主动为思泉领路,观赏了不在主干道旁、往往被游人忽略的一块奇石。至于这块奇石的名称,他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思泉估计就是记载上说的“飞来石”。上面的文字“妙高XX”,后面两字没看明白。
(后面的评论中有位网名“木居士”的网友留言指出,这四字为“妙高寂定”。在此谢谢他了!“寂定”的意思尚明白,而“妙高”与“寂定”放在一起作何解,得进一步查、释了)。
路上经过“印公塔院”,不对外开放。边门开着,在门口留了张影。
(印公塔院)
登石阶继续向上,到达灵岩山寺山门前。这是苏州地区的景点中收费、但门票最低的一处,一人二元还打对折,一块钱而已。靠这点收入恐难维持,不过门内功德箱中的钞票倒是不少。
之前并没细究“灵岩寺”与“馆娃宫”之间的关系,到这里算是弄清了,原来灵岩寺是在吴王“馆娃宫”的旧址上建起来的。春秋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向夫差献上美女西施。随后吴王夫差为西施在灵岩山上建造行宫,当时吴人称美女为“娃”,故名“馆娃宫”。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将富丽堂皇的馆娃宫付之一炬,烧成断壁残垣。东晋时有人在遗址上修建别墅,后改为寺。南朝时扩建为寺院,名“秀峰禅院”,宋代称“秀峰寺”。直至1932年,近代高僧印光法师将其改为“灵岩山寺”( 现门额“灵岩山寺”为赵朴初先生题写)。山门楹联就是印光法师所撰:“净土法门,普被三根,实如来成始成终之妙道;弥陀誓愿,全收九界,示众生心作心是之洪猷”。
在寺门口多拍了几张,一并置于此。
乾隆皇帝的御碑。这位皇帝老儿走到哪里写到那里,倒是给景点多了件文物,增添了不少可赏性。
寺内的格局与其他寺庙大同小异。天王殿、大雄宝殿,所供的佛像也看不出什么特色。
(本文参考了景区的部分介绍,特此说明)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