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苏州小园林(三十五)茧庐

标签:
司机十全街老年卡居委会茧庐 |
分类: 苏沪拾零 |
笔者的“寻访”一直按的是出行时间顺序。本节做个调整,将前天( 10月12日)“寻访”中的遭遇提到前面来。是有些话想在这里说一说,算是“一吐为快”吧!
清晨乘快客到达苏州北站。想先到葑门而后奔十全街,上了56路公交车。这条线路不熟悉,上车投币后细声细语向司机打听“去十全街哪一站下近?”司机师傅竟蛮横地甩出一句硬梆梆的“不知道”,语气“理直气壮”、“斩钉截铁”。没敢多罗嗦,知趣地走向还留有空位的后部坐下。
入座后,脑袋里翻腾了起来。几十年来,笔者几千次地乘坐各种交通工具,一位司机在工作时、职责相关的范围内,以如此的态度对待顾客,还是难得遇见。之前上车秩序井然,没有人与他有何过节;向他询问也是慢声细语。问题出在哪儿?那只能揣度,可能遇到不愉快的事了,“正烦着呢”。不过,担心以这样的情绪开车,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他的领导真该关心关心。
如果这是“个例”的话,下面却是在苏州城不难见到的了。
公交车开出几站,座位上陆续坐满乘客。到了“现代大道西”站,从前门上来一对老年人。从刷卡器清晰的语音提示“老年卡”知道,两位老者均年过古稀,实际看起来接近“杖朝”(八十高龄)。两位老人从前门慢慢地移(!)到中部,没一个人有让座的意思,有的干脆趴在靠背上假寐。坐在接近后部的笔者赶紧站起来,在笔者的搀扶下,老奶奶蹒跚地挪了过来。看看再没人有让座的意思,老大爷只好站立着抓住了扶手。
这时,笔者前后环顾了一遍,座位上的乘客中还没看到有年龄大于笔者的。
美好的苏州,不美好的行为,实在有损于苏州的形象。
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笔者的在苏州的“寻访”中常乘公交,也时有遇到主动为老弱病残孕让座的。人们的素质毕竟还是在不断地提高中。
同样是这一次的“寻访”,也有令人心情愉悦的事。
寻找位于望星桥北堍的“茧庐”。资料介绍是20号,可怎么也找不到,只好向附近的“钟楼社区居委会”求助。道明来意后,居委会的领导(支部书记、一位中年妇女)热情地接待了笔者,五、六位工作人员一起到脑海中搜索,也没人想得起这个“茧庐”来。
一位姑娘将“茧庐”敲进“百度”后,才记起这是“程小青故居”的别名,怪笔者事前没带齐资料。对于“程小青(1893~1976,著名侦探小说家)故居”,她们就比较熟悉了,在23号而非20号。
在支部书记和那位姑娘的引领下,一起来到一条小巷子的尽头,门上木匾确认是“程小青故居”(茧庐)。
支部书记亲自按下门铃,里面应答:“我是看房子的。主人外出,交待不让别人进来。” 据她们说,现在里面住的是程小青的孙子。还想进一步做工作,笔者感觉太不好意思了,就劝“算了”。并告诉她们,不要勉为其难,这样的私宅,主人不在是不敢放外人进去的。
尽管没达到预期的目的,笔者已经非常感激了,临别时反复道谢。
跨过“茧庐”正对着的、列为市“文保”的“寿星桥”,来到小河对岸的叶家弄,隔河为居委会留了张影,算是纪念。
(寿星桥)
(社区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