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苏州小园林(二十六)桃园(上)

标签:
剪金桥巷陶宅桃园松迎堂瀚墨楼 |
分类: 苏沪拾零 |
离开“儿童医院”,顺着“施林巷”、“水濂巷”往南行。巷内正大兴土木,改造旧街巷。
自去年始,苏州市正在“打造优美、整洁、文明、舒适、便利的人居环境,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深入挖掘古城历史文化内涵,彰显街巷风貌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引自苏州市政府的一份文件)。在大街小巷寻访中,经常可见如此情景。
跨“干将路”,穿“剪金桥巷”,路“富郎中巷”,寻找下一处园林“桃园”的所在地——盛家浜。
(“干将路”上的城雕)
(“剪金桥巷”牌坊)
游览完“桃园”,才算为这一趟的小园林寻访划了个满意的句号,抹掉了前面接连的“遗憾”留下的阴影。
一座古典园林在这里得以新生。这要归功于苏州市沧浪区政府的善举,斥资千余万改造、修缮古宅,保留了古园林,为南门街道社区居民营造了一处优秀的文娱、教育园地。
笔者也沾了光,不受任何阻拦地尽情欣赏、拍照。
这处诞生于清末的古典园林,在民国时期是丝厂业主陶叔平的住所,附近居民称之为“陶宅”。几经变迁,到了本世纪初,这里跟许多的私家园林一样成了大杂院。
2003年开始动迁了园内的居民,恢复园林景观,厅堂楼阁、亭轩长廊复古整修,重现光彩。并将“陶宅”更名为“桃园”,用的是谐音,说是隐喻着“世外桃源”之意。撇开“世外桃源”的引申含义,光从字面本身理解,这里确实是避开闹市喧嚣的宁静“桃源”。南墙上的“古巷新韵”四个砖雕阴刻大字,又从另一个角度对“桃园”作了概括、评价。
(“桃园”的大门、南墙)
由大门入内,迎面是中式建筑“松迎堂”,为“桃园综艺馆”所在地,内悬“鼓瑟吹笙”木匾,置若干桌椅,古色古香,俨然品茶、听曲的好去处。
(松迎堂)
东边是前花园,一泓面积不大的池沼,上架单曲小桥,周围的太湖石十分精致。
(水池)
水池北是一栋两层建筑——“瀚墨楼”,现为阅览室。
(“瀚墨楼” )
池侧、楼前,湖石堆砌的假山上有一座六角亭,登亭可俯瞰前园的全景。
(六角亭)
穿过水池东岸粉墙下的月洞门,是一处微型的花园。
(月洞门)
(微型花园)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