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苏州小园林(十八)柴园

标签:
柴园苏州市盲聋学校船厅曲廊水榭 |
分类: 苏沪拾零 |
“醋库巷”44号就是要找的“柴园”。
大门朝西,已经改为“苏州市盲聋学校”。笔者一阵欣喜,这么一来“柴园”肯定得到了良好的呵护。
(大门)
(大门内的“柴园”文保石碑)
尽管周末,笔者说明来意并登记后,仍然受到管理人员的欢迎,并让“随便看”。这也是寻访了这么多小园林难得的际遇。
嵌在鸳鸯厅墙上的“柴园重修记”中写道,此园系清光绪年间浙江富商柴安圃购得,重修扩建后,人称“柴园”。建筑年久失修,1989年苏州市府集资整修南部所存鸳鸯厅、船厅、水榭、半亭、曲廊、围墙等。
(“柴园重修记”)
撇开后建的现代建筑,“柴园”就是一座典型的苏式宅第园林,亭廊怡然,水池清幽,花木扶疏。以她那玲珑、美丽的风姿,静静地伫立于苏州城闹市区内。
(鸳鸯厅)
(船厅)
(船厅内景)
(湖石环绕的水池)
(水榭)
(曲廊)
路遇和蔼的学校领导。据她介绍,之所以保持着如此秀美、完好的环境,除教育孩子爱护各类设施、建筑、花木外,还经常斥资维护修理,并扩充了许多设施。
(其它建筑)
(扩建的园林)
笔者深深地为那些有耳听不见、有眼看不见的孩子们高兴。秀丽的柴园给他们以美的熏陶、爱的滋润。
这所创建于1931年的特殊教育学校,是笔者至今见过的最美丽的学校之一,不啻是残疾孩子的天堂。流连间,深深地被美景中透出的爱心所陶醉。
“柴园”改作学校,像前面去过的“蕙荫园”一样,为古典园林的保护提供了良机,找到了适得其所的归宿。
要离开“醋库巷”了,短短的巷子里蕴藏着如此美妙的去处,又为它留了张影——焕发出青春的古老“醋库巷”。
顺带提一句,“醋库巷”内还出过苏州的第一个文状元——黄由,时间是宋淳熙八年(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