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仅我写好字 也让孩子们写好字——暑假正当时,走访青少年书法教育领头人赵远军

(2012-06-28 23:55:53)
标签:

日志

文化

分类: 综合·记事

     不仅我写好字 让孩子们也写好字

      ——暑假正当时,走访青少年书法教育领头人赵远军

 

                                             杨文闯

 

     “把字写好了,是一个人的脸面。写得一笔好字,是一个人永久的名片。”

                                                                     ——题记

 

                写字现状,有喜有忧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脑在中国的普及和家庭网络化,使许多人远离了传统的笔耕,被电脑和打印机取而代之,国人对汉字的书写能力日渐下降。近年,网络的风行,让许多教育家堪忧,培养孩子写字已不是个小事,多数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写字关注度也一直很高。于是,在各种辅助教育中,也便应运而生了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武术、作文等诸多以特长生为主的培训机构。

    中小学生学有所乐,各有所长,除正常的年级功课外,拓展教育可以成就一技之长,是学校、老师、家长乃至学生自身都所看重的。美术、音乐、舞蹈等作为专业独立的学科,也是此类爱好者的梦想天堂,考入高等艺术专课院校,使高考独木桥也多了分流渠道。新中国成立后,书法一直没有成为其专业。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1985年,在著名学者、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倡导和主持下,首都师范大学开设了书法艺术教育专业,率先创办了成人书法专科班,面向全国招收学员 93 名,受到学术界和书法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祝嘉、李长路、王遐举、欧阳可亮、刘九庵、张充和、柳倩、叶秀山、杨臣彬、裘锡圭、高明、沈鹏、李铎、刘炳森等任教讲学。首届毕业生在北京、香港两地举办的毕业汇报展,受到广泛赞誉,学员们也在学识和艺术修养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其后,该校在成功举办专科班的基础上又开办了续本科,使高层次成人书法教育形成了完整系列。1991 年,在成人书法教育专业的基础上,招收书法硕士研究生,将中国书法教育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1993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博士学位授权点。1998 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书法项目博士后,拓宽书法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渠道,为更多的书法理论、教育工作者和书法家提供进修提高的机会。研究所还举办了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班,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历班、同时广泛接收访问学者和进修生,招收国外博、硕士留学生。1999年,成立了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是中国大学中首个系级建制的书法学科教学科研单位,由欧阳中石教授担任所长。2005年,又成立了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现任院长刘守安教授,副院长王元军教授。为保证人才选拔和培养质量,坚持公平竞争原则,专门成立了博士生考试咨询委员会,聘请金开诚、冯其庸、史树青、沈鹏、吴小如、王学仲、蒋维崧、陈大羽、姚奠中、卫俊秀等著名学者组成。书法所还聘请饶宗颐等著名学者担任研究所顾问,指导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博士、硕士生毕业论文答辩。由此,中国书法在首师大我国高校建成了从博士后、博士、硕士到本科、专科完整的高等书法教育体系,列入国家 “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使书法教育纳入到我国现代学科建设的体系之中,成为文化艺术中的重要门类,在高等教育体系和学术领域中站稳了脚跟。首师大书法专业自建立以来,在书法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人教育系列毕业生 800 余人,硕士毕业生 16 人,博士毕业生 6 人,研究生班毕业 80 余人,招收国外博、硕士留学学生 8 人。接受访问学者和进修生 20 人。

    在此大背景下,来看青少年的书画培训教育,它对青少年汲取传统文化素养与审美素质的提高以及攻读书法专业的自信心培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为此,有的中小学开设了书法课,或教育部门特别开设了青少年书画考级制度,并且纳入升学评价体系。

    有需求自然就有了市场。于是,各种书法与绘画融为一体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大行其道。然时下这方面也颇为混杂,各地均有大大小小的培训场所,且有日益增多的趋势,良莠不齐,鱼目混珠。有的甚至只上过几年老年大学书画班或是初入门的业余爱好书画者,就创办书画院、馆,招生收徒,这类培训机构,许多打着一个幌子,只为图利,不讲质量,有点像“卡拉OK”,误了人子弟,令人痛恶。

    2012年的暑假在即。

    不少家长(朋友)打电话问我,说暑假期间,把孩子送到那里去接受书法培训好?让我帮忙推介个办得好的书法或绘画老师,有的问我孩子几岁开始学书法好?学绘画适宜?

    带着家长们的问号,我走访了西海岸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少年书法教育领头人、青年书法家赵远军先生。

            孩子写好字,老师很重要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本上的字写得很混乱,老师经常训他。我想让他参加个课外培训班,不知道我的孩子能不能学写字,能不能学出名堂?”市民顾女士为孩子写不好字而烦恼。每当暑假来临,不少家长为此而发愁,暑假期间,不少家长很重视孩子的假期教育,许多孩子都有特殊的暑假“作业”——练字、练琴、练歌、学画等。

  对这个问题,赵远军说:“上了小学的孩子开始学习书法是比较适合的,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心思比较单纯,经过幼儿园的熏陶,对汉字的结构已有些了解,也能听进老师的讲课,并且认识了不少汉字,从而练习书法也就入门快,也容易培养出孩子的兴趣。小孩子学习书法,应趁早不趁晚,最佳时期是6至7岁开始。

  “练习书法不在于孩子,在于老师的指导,尤其7岁左右的孩子,好奇又好动,更需要老师及时地引导和示范,需要不断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赵远军说,“对于希望速成的家长,让孩子盲目追求短时取得成效,是不足取的。无论是小学生,乃至初中、高中生,甚至成人,只有选准受教人,悉心接受老师的指导,认真地练习,在一定的时间段里会才会有提高,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成就一个神童。

  “学习书法需要得法,需要日积月累的锤炼,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赵远军建议,学习硬(钢)笔书法的孩子练习的频率应该是,低年级的孩子每天练5页或者两天练10页田字格,三年级以上的孩子每周练20页田字格。学习软(毛)笔书法的孩子每天至少要练习60分钟。孩子在练习书法时,用心是最重要的,要提高书写速度,要耐得住性子,要用心感受和思考,才能取得有效进步,否则为了练习而练习,为了描摹而描摹,无论写多少篇幅、花费多少时间,都很难掌握要领,学有所成。

    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的,孩子是否适合学书法和悟性有关系,如果孩子有悟性,好动的孩子经过一两个月,就能坐得住,就能将书法的基本笔画掌握好,后期进步就很快,在学习的过程中,性情自然会平和下来。因此衡量孩子能否学书法,性情不是起决定的因素,重要的还是看孩子的兴趣,看他(她)对笔墨纸砚是否有“感觉”。因此孩子入门阶段的书法培训班老师最关键,人数也不宜多,10人至15人比较合适,最多不应超过20人。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培训班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

“不仅我写好字,让孩子们也写好字”。这是赵远军的一个梦想,一个理念,一个承诺。

    说起赵远军的书法创作和他的书法培训,在胶州湾西海岸的黄岛、胶南、胶州,是遐迩闻名的,在毗邻的日照、潍坊、淄博、青岛、济南,赵远军在书法界也是挂上号的。尤其他致力于青少年的书法教育培训,可谓有目共睹,功成名就,堪称资深培训师了。

    2004,从部队服役回黄岛的赵远军,应聘到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任书法代课老师。他家住黄岛,认识了黄岛三中的姜老师,姜老师见到他的楷书后,提议让他的孩子跟他周末学书法,这是他的第一个学生。于是他在家里,利用周末教授姜老师的孩子。半年之后,姜老师的孩子书写程度大有长进,消息不胫而走,不断有朋友和家长找到他,让他帮教孩子学书法。就这样,他的学生由1个变成了8个。2005年,赵远军有了新的想法,辞去了代课工作,决心致力于青少年书法教育培训,他认为,不能光自己写好字,也要让孩子们写好字。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2007年,他的学生达到了90多人。当时,他只是象征性收点学费,因为没有办学手绩,不敢明目张胆地招收学生,也没有明码标价。这年底,他中断了教学,到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参加楷书班深造学习。2008年6月回来,他申请注册了珠山书画院,开始了规范化的书法培训。先后在黄岛和开发区的官厅设立了两个教学点,每年招收300多个学生。此外,他还在实验小学、富春江路小学、香江路第一小学、黄浦江路小学、崇明岛路小学、太行山路小学上书法课,一个礼拜给不同年级的学生上一节书法课,以硬笔、毛笔示范教学,教授楷书为主,以规范汉字入手,让学生们认识书法,掌握笔法。四五年,听过他讲课的学生超过1万多人。

                  学校与家长的信任,拓展了他的舞台

    为切实规范青少年书法教育,赵远军凭多年教育实践经验与扎实的书法功底,把珠山书画院当作青少年书画培训的窗口。他始终认为,作为一个青年书法家,作为开发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岛街道书法美术家协会主席,在规范普及青少年书画教育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义务。而学校、家长的信任与支持,使他底气十足,如鱼得水,信心百倍。

    近年,他全力投入培训大本营的建设上,精聘了山东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太原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临沂大学等书画专业优秀毕业生为老师,现有专职书法教师7名,美术教师5名,并且邀请艺术院校的教授、书画名家到现场指导,在严格教学规范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注重教育园地环境美化建设,注重专业化,追求精品性。除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以传统书画为载体,开设了书法、国画、漫画、绘画基础等技法课,还与众不同地开设了文史基础课,以讲座、辅导、展示等方式追求全面的普及与提高。正常课堂教学外,他还不定期进行集训、外出采风写生等,着重青少年的全面素质提高。他还与教育部门合作免费开设中、小学教师书画培训,这一点也颇具特色。此外,他还经常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讲授书法艺术。

    2012年5月,赵远军又投入重资,在马濠公园东侧与机关幼儿园西侧的别墅群内建立了中心园区,使培训场所扩大到700多平方米,足见其不凡的雄心。园区内教学设施齐全完备,环境优雅美观,颇具规模。6月3日,珠山书画院暨青少年书画艺术培训基地在武夷山路574号附6号开业。开发区、胶南、胶州、青岛等地的书法家出席揭牌仪式。现已有300余名青少年书画爱好者参加培训。赵远军说:“我追求的并非是结果,而是过程!”因此,他的青少年书画培训育人理念为众多学生与家长欢迎与好评就不足为奇了。

    在揭牌仪式上,工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孙兆旭在讲话中说,珠山书画院暨青少年书画艺术培训基地,是推动开发区书画艺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盛事,是打造强势书画艺术培训的重要载体,对促进对外艺术交流、构建校园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孙兆旭强调说,书画院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挖掘教学特色,合理整合资源,弘扬优秀文化,倡导高雅艺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亮点,在各级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创新思路、办出特色,成为以书画创作、艺术培训、作品展览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艺术基地和书画人才的摇篮,为推动全区青少年书画培训、培养人才做出突出的贡献。

    赵远军在答谢辞中说:我和我的团队精英们,以情系开发区,以造福开发区,以不辜负社会各界的重托,精心办学,精心创作,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美好开发区,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使培训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以培育书画人才、书画会展、书画交流为主旨,使基地成为青少年艺术成长的明亮窗口,充分发挥书画艺术培训基地的作用,为全区青少年书画爱好者提供良好的学习、展示平台,让优秀者崭露头角、脱颖而出。

    办学8年来,赵远军以优质的教学效果和严格的教学风格,培养了一批批的艺术人才,在全区青少年艺术特长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以及思想品质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但加强了青少年书画特长培养,同时也丰富了中小学生的暑期生活。

     有成就的书法家,也是青少年书画教育领头人

    认识赵远军是多年前在一次参观全区书画展览时,我在一幅楷书前驻足,那用笔、那线条,让我感到作者有极强的控笔能力和深厚的书法功底,古人说,字如其人,促使我想了解了解并不熟知的赵远军先生。

    后来,在文联的一次会议上,我和他认识了。再后来,我主持《西海岸》杂志,有了更多的接触。他从小就对书法情有独钟,非常热爱,为了实现他的梦想,他选择了从军,在部队的熔炉里,他勤奋学习,向电视学、向光盘学、向碑帖学、向书法家学,每年临摹创作许多作品,部队的板报经常刊登他的作品。

    他参加过的展览和获奖很多,加入了山东省书法家协会,最高的一个奖励就是入选首届王羲之全国书法展,奠定了他申请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地位。再此,略举几例,如2007年他被评为青岛开发区书法“十佳”、2008年获“科技发展,共建和谐”大型书画展二等奖、开发区书画大奖赛二等奖、2009年获开发区书画大奖赛一等奖、2010年获开发区首届临帖展一等奖、开发区书画大奖赛一等奖、入展舜憩·山东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小品展等。他的作品除部分参加各级展览获得奖项被主办方收藏外,大部分都无偿地赠送给了亲朋好友,或是喜爱书法的人。他说:“人活着不是为了个人名利,我爱好书法不是为了钱,只要自己精神愉悦就行了”。

    他把而立之年的人生一分为二,一半是自己的书法世界,学习、提高与创作;一半是他倾情的青少年书画教育。这两者,他结合的都很好,堪称成功人士。对于个人爱好,作为一名“书法家”,十数年来,通过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精心研究,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领域,丰富书法艺术展示内涵,不断有所突破和创新。其书法作品以楷书见长,楷书是他书法的母体,继而深入精研行书、行书,成就了艺术人生。

    对于事业:青少年书画教育,他团结、组织、带领一班人,能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开发区做出了影响和名声,让传统艺术和应试教育同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只所以这样,缘于他的以身作则,为人正直,处事公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身边的人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在小集体中形成了互帮互助,互谅互让的工作氛围。他坚持每月搞书画活动、坚持不定期邀请书画名人讲授书画知识、坚持在电视上向书画名家学习书画技巧、坚持尖子生学员现场传授学习书画的亲身感受、坚持国家重大节日举办书画展览、坚持师生相互交流学习、坚持评选优秀学生作品展,坚持亲自登门家访、坚持不断扩大青少年书画爱好者的队伍。在画院内,经常开展富有时代特色的文体活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书法、美术、棋赛,“五四”、“六一”、“国庆”等节假日组织各种展览,丰富师生文化生活。从思想、道德、文化入手,普及科学、文明、健康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赵远军出身农家,父母早逝,自己打拼,他把对父母的爱转移到孩子们身上,这也许是他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在办学中,他总会遇到家庭困难、但喜欢写字绘画的孩子。怎么办?有的他全部免除学费,有的酌情收点,让每个来他这里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同等地位。几年来,光他减免的学费就达数万元。对优秀的学生,他适当以学具作为奖励制度。

    想当初创始之时,学员不过一个人,经过这些年来的培养与发展,差不多有三四百人了,清一色的中小学生,既嬴得名声,又有建树。感染更多中小学生爱好、学习书画艺术。

    他的教师说:“书画院为开发区的中小学培养艺术人才,对经济建没、文化繁荣、社会稳定起到了促进作用,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有成就感,有奔头!”

    他的学生说:“赵老师,是我们的远征军,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把大家组织的好、能发挥大家的积极性,是位有智慧、有领导艺术的好领头人!”

    赵远军,以其奉献精神赢得了家长、学生、学校的赞誉,成为学生们眼里的学习榜样,效仿的楷模。

        创意性1+1=3教学模式,桃李满天下

    书法有法度,学习得讲法。

    8年的苦心经营中,赵远军摸索出了一种启发性教学模式,即创意性1+1=3,1小时书法,1小时绘画,1小时综合知识训练,学书画前,15分钟学国学,如《论语》、《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放学前检查开学前所学国学知识,要求背诵和默写;30分钟拓展式思维强化,每次通过一个字,让学生举一反三。侧重于对汉字的介绍、总结、归纳和运用,引导学生找到解字的捷径、方法和窍门,使学生直观地领悟到:解一个字,知识点或知识板块的衔接可举一反三,举一能反三、举一会反三。充分体现了思维方式、解字方式、解字思路各个方面的针对性、实用性与拓展性,以达到“举一反三”之功效,读一字,写多个字,练拓展思维。

    比如“三”,可以演变为:王、主、丰、土、士、干、壬、午等;比如“日”,可以演变为白 目 旦 旧 田 甲 由申电;比如“木”,可以演变为:禾、未、末、术、本、札等;比如“大”,可以演变为:太、天、犬、木、夭等。

  在归纳的同时,寻找规律,按综合、拓展,夯基础,求提高,既能体现“举一反三”的思想,又能获得“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效果,让学生在获得快乐把字写成。不拘泥于某个字,使知识拓展开来、掌握方法又增强了理解。成为打开写字思路的金钥匙、探索成功的垫脚石。

    这样的教学,寓教于乐,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与印象,产生丰富的联想,提高了兴趣。在软(毛)笔字教学中,实行传统式和拓展思维临帖,在古碑帖里,通过一个笔划,找出类型相似的偏旁或者相近的字,通过一个共通的字,理解书法笔划的规律性,加深理解,启发孩子们对书法中的笔法、字法、章法的全面理解。在硬(钢)笔教学中,每节课要求写800到1000个字,强化书写速度,再提高书写技巧与质量,效果非常明显。他还尝试搞集训,每学期一次,时间为3到5天,上下午各3个小时,每次招收50到60人,主要对象是小学4年级以上,包括4年级,强化临习古帖、书写速度、章法布局,完成整篇习作。提高他们的融会贯通能力、模仿能力、审美能力、强度记忆能力、观察事物的洞察力,让心眼脑手合一。

    作为培养教育的领头人,他为他的团队确定了办学方向和基本思路。首先,从书法的特殊性出发,以宽广的视野,摆脱狭隘的认识,把书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与时俱进,不作茧自缚,限制自身的发展。书法是一门学问,古老的汉字是根基,得挖掘它的文化内涵,探索书法内在发展规律,和语文交叉,形成双向互动交融,汲取营养。所以,他不断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程,并在完善自己的优势和教村,以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西海岸青少年书画培训基地。

    他的教师团队精干高效,都很年轻,富有活力和朝气,坚持识、艺并举,不仅在教学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自身创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开发区举办的全区书画大赛中,张晓菲、王建斌曾获得过一等奖,濮玉刚获二等奖。在全区首届临帖大展中,濮玉刚获一等奖,王建斌、张晓菲获二等奖,孔强获三等奖。

     同时,他积极倡导、积极参与,通过严格实行征稿、筛选、评审等程序,鼓励、组织学员参与市区内外的书画展赛,使学员们频频获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起到了教育人、鼓舞人的目的。

    2009年,在青岛市举办的首届规范汉字书法大赛中,他的学生(黄浦江路小学)5年级薛凯慧获一等奖,4年级王堃宇获二等奖、陈方立获三等奖,薛凯慧是开发区参赛者唯一的一等奖得主。而开发区赛区,共评出17个一等奖,他的学生就占了12个。2012年,在开发区规范汉字书法大赛中,他的学生获得了大丰收。获毛笔一等奖的有富春江路小学的苗禾垚,太行山路小学的武优、孙舒涵、董思涵,实验小学的孙健力、薛泰霖、陈杜明,辛安小学的曹嘉睿、宋丹阳等;获硬笔一等奖的开发区一中的韩道龙、滕曜蔚,黄岛三中苗毅、刘欣,开发区五中的秦子尧,实验小学的栾曜伟、矫子健、胡晓慧、陈杜明、张俊瑜、杨贺麟,黄浦江路小学的于宛婷、姜博予、孟诗丽,富春江路小学的薛嘉浩、范舒凯、丁浩原,张戈庄小学的徐金娇、徐凤娇,珠江路小学的张金鑫,太行山路小学的王瑞辰、潘俊如、王彦霖、孙铭、何佳悦,香江路一小的陈彦竹,获二、三等奖的达五六十人。

 

                              2012年6月28日一竹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