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旅游

标签:
评论青春情感杂谈 |
分类: 杂感 |
(文章来自泠周刊(微信号:lingweekly)——一个文艺有情趣的微信公众号。)
很多人去一个地方游玩,巨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拍照,玩的时候忙着拍照,回去会翻照片再回想自己的见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旅行的意义不是享受眼前的美景,而是一种“我去了XXX”“我到过XXX”的优越感,为什么要留着照片作纪念,是为了很多年后还可以拿出来证明自己当年曾有过那么牛逼的经历。
证明自己玩过的另一个办法是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孙猴子当年飞到天边就撒了一泡尿,以此证明自己来过。现代人将这一精神发扬的无比光大。记得去爬长城的时候,最让我感慨的一件事情是在万里长城上找不到一块没有被刻上字的城砖。这样的到此一游的标志几乎在所有的旅游景点都可以看到,刻字似乎和拍照一样,成了人们旅游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我一直纳闷的是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一张照片,那么在任何一个影楼里,或者借助电脑软件都可以实现。如果是为了留那么一行字,那么在长城成千上万的砖块上,谁会知道那是谁的字。我所理解的旅游,应该是给眼睛的一份厚礼,对心灵的解放,让自己投身新的环境,接受新的东西,拓宽眼界,愉悦身心。而不是走马观花的走排场,仅仅为了显示自己涉猎广泛,这样的旅游我称之为形式主义旅游。
本来是想爬山的,然后坐缆车上下,在山顶逗留一圈,拍几张照片,做出一副征服了大自然的洋洋得意状。本来就是想出去散散心,结果得提前查时间,买车票,提前等车、排队坐车,到地方后排队买票,或者跟着导游屁股后边走马观花一圈,随便取几张照片然后累呼呼的往回赶,半路上想着家里的事情和明天工作的事情,想到一路上的不爽,心里就更加苦闷不堪了。现代人的旅游基本上就成了形式主义的走过场,根本达不到那种说走就走,行尽而归的境界,更是失去了旅游该有的意义。
有一句话我比较喜欢:一个照顾低头赶路的人,永远领略不到沿途的美好风景,生命的目的不在目的,而是旅途。其实旅行也一样,旅行的美不在目的,而是沿途的风景,一个只顾埋头拍照的人,是永远也发现不了这种美的。
说到旅游的意义,想起了一个故事,我倒是觉得最好的旅行就应该是这样的:
忽然,他觉得此景此情,如能再伴有悠悠的琴声,那就更动人了。由此,他想起了那个会弹琴作画的朋友戴逵。
这个典故就叫做“何必见戴”,我想最好的旅行应该就是能让自己“乘兴而来兴尽而归”的过程,至于结果,那就不是旅行所要解决的事情了。
本文来自泠周刊,冷世界,热思考,发现生活之美!泠周刊是一个积极思考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的微信公众号,这里既有文艺气息,也有趣味与娱乐。关于泠周刊可搜索微信号:lingweekly。或者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