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感 |
早上上班的公交上听旁边俩姑娘对话,一个问另一个说你用微信了吗,另一个说没有,这个姑娘说你怎么不用呢,现在都在用,特别好玩,微信都成了以后的趋势和潮流了……后边的话我不想再重复了,想必很、大家在用微信前也听过类似的话语吧,起码我是被人这样拉进微信大营的,而且我也给身边的人说过同样的话。
说真的,我没觉得微信有多好玩,甚至还没有微博有趣,说到微博,最初的时候几乎也是这样被别人带进来的。如果你可以继续延伸,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稀里糊涂地,在别人的教唆下开始接触的,开始使用微博微信,开始使用智能机,开始在交流中使用网络用语……我们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然后又去引导别人,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自己在公众的场合里显得不那么奥特曼,能够站在主流的队伍里沾沾自喜。
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在一个所有人都排队的公交站牌,几乎很少有插队的,在一个所有人都不排队的站台前,几乎没有人不是争先恐后地往前挤。学校门口一大堆涌出来,如果有一个人抬头看天,然后就会有一拨人做同样的动作,再往后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看天,其实你是知道的,那里什么也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简单来说是一种趋同心理,传播学上的专业术语叫沉默螺旋。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是少数的,他可能不会表达出来,因为害怕被多数的一方报复或孤立。所以这种情况下人们会选择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哪怕这种选择是违背自己意愿的。所以说很多人说微信好玩,可能仅仅是因为他身边十个人里边九个都说好玩,很多人都会选择排队上车,可能仅仅是因为别人都在排队,他不愿做众矢之的,很多人愿意去接触一些新的东西,可能仅仅是为了在和别人聊天时不会显得那么奥特。总之,在信息社会,尤其是这样一个信息泛滥的社会里,沉默螺旋能够催促许多人进步,但是在更多的时候,沉默螺旋展现出来的,却是它最可怕的威力。
在一个公司团队里,领导者发布了一个错误的指令,大多数人选择沉默,然后那些本来想说点什么的人也不敢言语,结果可能是所有人都一起面临更大的风险。在不公正面前,一些人会选择忍气吞声,然后另一拨人也会效仿,结果那些敢于抗争的人也开始怀疑斗争的正确性,最后公正就会被践踏。一个坏的风气盛行,如果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可能的后果反而效仿的时候,那么最后清醒的一拨人可能也会神志不清。
也许你们会说,大多人的判断肯定是不会错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是别忘了,还有句话叫沉默的大多数,在一个社会里大多数人都是没有观点的,主要功能就是站队,而少数人就成了言论的制造和贩卖者,传播学里叫意见领袖,我们现在在网络上称其为公知。公知往往就是螺旋的中心,是决定螺旋转向的核心力量,所以说群众的眼睛在很多时候还是不可靠的。
沉默螺旋最可怕的一点就是让我们的生活变成了一团糟。每天你要刷微博,看新闻学时政,了解国内外形势,追着满屏幕的热点焦点聚点甚至是冰点跑,发言表态,然后和比人说起来时还要故作轻松地发表一段自己的看法,就像六方会谈首脑表态一样,其实你可能更喜欢一些轻松娱乐的段子而已。比起沉默的大多数,忙乱的大多数可能是更可怕的东西。
所以说,冷世界,热思考,我们要主宰自己的思想,敢于说不,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生活之美。我想我在公车上遇见的那姑娘可能根本不喜欢微信,那个说微信有趣好玩的,真不见得知道微信的好玩之处,否则那时候她早应该像旁边的一群人一样,手指在屏幕上来回飞舞,脸上似笑非笑,做出一个个狰狞的表情。
我的朋友们,不知道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见过这种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你是怎么看的呢?请将你的观点回复给我,我想试试我们的观点能否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来。
本文来自泠周刊,冷世界,热思考,发现生活之美!泠周刊是一个积极思考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的微信公众号,这里既有文艺气息,也有趣味与娱乐。关于泠周刊可搜索微信号:lingweekly。或者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http://s16/mw690/5a42d443tx6DbL1aMy31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