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级“刷分族”为何屡次遭拒?
文/莫默
核心提示:“刷分族”指的是对那些已经通过四六级考试却依旧参加考试企图超越自我的那一类人,他们往往学习成绩好,因而对自己的期望较高,中国人民大学女生小张就是这样的一个刷分族。小张虽然已通过英语六级考试,但感觉分数较低想重考,但连续三次报名均被学校拒绝。小张称,学校剥夺学生考试权利。该校教务处工作人员解释,因教室数量有限,需优先安排初次参试和未通过六级的学生。那么究竟孰是孰非呢?
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15日开始报名,新闻学院本科生小张又一次在网上提交了报名信息。等报名结果出来后发现自己又一次被拒,仔细算算,这已经是第三次报不上名了。小张2009年上半年时就已通过英语六级考试,但感觉分数较低,想再次报考,以便将分数“刷高”,可是此后多次报名但都未能通过。
小张认为,教育部门的没有规定英语四六级已通过者就不能再考,学校不应以任何理由剥夺学生考试的权利。而学校的解释则显得有点冠冕堂皇,说是根据相关部门考场设置条件规定,校内符合条件的教室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报考需求,所以需对报名进行分级筛选,许多已经通过者就难以报上名。而且还列出来了一个优先级顺序:首先保证初次考生全部参加考试;然后是考过一次六级但合格线未到的学生;最后才是成绩已合格再次报考者。
首先,从学校的解释中,我们可以醒目地看到“相关部门”的影子,曾经有人戏称中国最有权威的,最有权利的是哪个部门——就是这个相关部门。不管怎么样,只要端出来这个相关部门,发问者就只能无语了。其次,我们我们都知道四六级考试是可以自由报考的,不管到了哪个学校、哪个部门都一样,这是一个共识,这也是刷分族出现的前提条件,而人大的规定里的确就有这样的一条分阶段报名的规定,既然是人家内部规定,我们也就无话可说了。
其次,校方说学校符合条件的教室有限,这里我不禁要问:什么才算是符合条件的教室呢?而且像人大这样的重点院校都会出现教室紧缺,那么我们这些二本院校岂不是要分批考四六级了。
最后,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也出面作了官方解释,数这事的确没有统一规定,具体的要看个学校自己情况。说到最后,尽管我有万千猜想这恐怕又是一处躲猫猫的闹剧,但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人家的内部规定,人家的说法纵有万千纰漏,我们也只好三缄其口。
那么,“刷分族”遭拒又该作何解释呢?
小张作为人大的高材生(六级轻松考过,想必学习不差吧)有刷分的想法,必然是很有上进心的,很看重自己前途的,而人大宗旨也是培养人才的,必然不会在这样的情况来扼杀学生的希望,剥夺学生想成才、想上进的理想。在这里,我宁愿相信是所谓的“相关部门”出现了工作中的失误而导致这样的结果,但是三番五次的失误的可能性想必也不大,那么就只能说她的确是走出了学校的规定的规定之外。
针对人大这样的规定,我想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尽管前边我们说过自愿考试是我们的权利,但是别人也有参加考试的权利,在大学里,对于像我这样的考了多次四六级还没通过的人比比皆是,像小张那样的刷分族也在崛起,这其中必然会有矛盾。未通过的人还要忙着通过考试,以求顺利毕业、顺利就业等,而刷分族们则是把考试当做一种挑战自我,一种娱乐的方式来进行。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我是极不赞成的,证明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种,“刷分族们”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的更高更酷的方式来进行。
现在社会都倾向于承认高学历,认为学历与个人能力成正比,学习好的谁都喜欢,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关键是刷分族们通过时间刷出来的分数难道就不含水分吗?我们都说熟能生巧,就像以前高考中出现的一些“考霸”式的人物,我认为刷分族们也基本上算是一种“考霸”吧。
说到最后,“刷分族”遭拒也许并不是学校的悲剧,而在于自己。同时,这或许也是一种暗示,暗示刷分族们可以重新思考自己的目的,是仅仅为了“刷分”而刷分还是为了提高自我的社会认同感,我想若是前者的话,这样的刷分便索然无味,如果是后者的话,刷分也不一定是唯一选择,毕竟在分数之外,社会更认同的是你的能力,而分数只是能力的一部分体现,并不是全部。最后用一句话送给刷分族们:路子很远,也很宽,请且行且思考!
莫写大学系列:
大学教会了我们什么?(一)
横眉冷对“齐全哥”
大一新生“勤奋哥”引人深思 “坚持”是一种财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