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销笔记”记下了什么?

(2010-09-05 15:56:21)
标签:

杂谈

社会

传销

莫默

传销笔记

分类: 时评

“传销笔记”记下了什么?

文/莫默

 

   上网时看到了一份叫做“传销笔记”的东西,据提供者说是在传销窝里找到的一份洗脑课笔记,再结合平日里了解到的一些与传销相关的东西,对于传销我想谈一谈我的看法。在说之前先展示一下这份传销洗脑课程笔记(为了避免造成不良影响,我只选取其中几张足矣):http://s13/bmiddle/5a42d443x8f7ebd61142c&690

http://s16/bmiddle/5a42d443x8f7ebd8ed8df&690

http://s16/bmiddle/5a42d443x8f7ebdbc8def&690

http://s7/bmiddle/5a42d443x8f7ebdea66b6&690

http://s4/bmiddle/5a42d443x8f7ebe182ed3&690

     暂且不说真伪,因为我是没见过真的,也就只好道听途说了,不过谈起传销的危害,我想我们大家都会深恶痛绝之。在我们周围或许常常会出现传销者的身影,还有各种因传销而受骗的也是枚不胜举,在这里我先列举我所熟悉的几个事例:

    案例一,我的一个亲戚的孩子,初中毕业出去打工,一不小心被拉入传销机构,幸好家人发现及时,这孩子是刚入歧途、中毒不深,可是已经深入虎穴终是难以逃脱,最终家人花钱找人,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将其从传销组织中营救出来。这应该还算是个比较正面一点的例子吧。

    案例二,我们学校的例子,据传闻是一位学生因受同学鼓动而误入传销组织,还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之后一个人携带新一年的学费只身前往南方的一个城市,后来老师发现了他的出走,并查到了他的可疑之处,最后与其周围人沟通才知道她已在传销的路上,然后老师即使与他联系,在他刚下火车的时候告诉了他上当的事实,这样又有一场悲剧被挽救。这也是一个正面的例子。

    案例三,这是一个反面的例子。前段时间听报纸上报道一个外地男孩误入传销组织,家人费劲心思千里寻子的事情,然后前几天出去做兼职,给人发传单,在一个村子里休息的时候又听一个看厕所的大妈说起这事情,说那父亲就住在他们的村子里,每天俩馒头充饥,其余时间都在找儿子,而儿子却不知在哪个角落里干他的那些被人所耻的勾当。

    大妈还把街上四处游荡的青年指给我们看,告诉我们哪写都是做传销的,忽然一下子感觉自己周围的人都那么可怕了,好像空气也变得紧张了。一个个衣着整洁,面色却略带苍白的青年,表面上光鲜体面,却不曾想到内心里竟然是如此愚昧麻木。
http://s6/middle/5a42d443x8f7ebe2763c5&690
     看着这所谓的洗脑课笔记,我很痛心,就单单这样的一本教程就能为一个人成功洗脑吗?不能。原因很简单,这是心理战术,能够成功的原因恰恰在于许多人的求富心理,都想着一夜暴富,想着一朝成名,抱着侥幸心理,等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结果求富心切的结果就是被人利用,被成功洗脑,然后就成了他人求富的工具。传销洗脑能够成功大概就在于许多人的这种求富心理吧。

    但是在传销过程中却是运用了认得其他心理,比如它的下线的发展,往往都是通过朋友同学甚至亲戚,利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这层网,依靠关系亲近的人的相互信赖的心理扩大其规模,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亲朋好友之间的相互利用,相互不信任,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

    所以说,能够被传销所传所销的人,都是那些渴望一步登天,渴望天上掉馅饼,渴望点石成金的人,清醒一点的人都知道,好事再好也有一定限度,如果超过了这个底线那么就面临危险了。

 

    最后再说这个危害,这个我们都知道。干过的是深受其苦,没干过的干看着想着都能体会到其苦,就好比竹篮打水,没打到水还把篮子掉进井里去了。传销的结果就是人财两空,财肯定是没有了,运气好点人还会在,但是那张缠绕着你的人际关机的网肯定是人“死”网破了。

    最后说一句传销猛于虎,希望我们都能做打虎英雄,莫被虎所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