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尴尬的大学博物馆

(2010-08-27 00:55:03)
标签:

杂谈

社会

大学

校园

分类: 时评

尴尬的大学博物馆

文/莫默

 

http://s2/middle/5a42d443x74ac8bde12f1&690 http://s13/bmiddle/5a42d443x8ebd80ee43fc&690
http://s12/middle/5a42d443x8ebd7a194ebb&690 http://s8/bmiddle/5a42d443x8ebd7b623de7&690

 

    今天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说的是西安各高校博物馆的尴尬处境。高校博物馆,顾名思义就是根植于各个高校的博物馆,起初可能只是高校教学及研究中的一些资料室、标本室。后来发展壮大、规模不断扩大,就成为了小型的博物馆,有的甚至发展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型特色博物馆。比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昆虫博物馆,据传是亚洲最大的博物馆,这个不敢苟同,但它是中国第一个国立昆虫博物馆这是无可置疑的。再比如陕西师大的女性服饰博物馆,它也是号称中国唯一的妇女综合博物馆。还有其他一些高校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博物馆,都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普及价值的。

    可是事实上这些博物馆只是发挥到了它本来应有的功能,即为学校的学习和教研工作提供参考,而作为历史文物资源,它的观赏价值,即它的社会价值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这些博物馆只是静悄悄地深藏在校园的角落里,除了很少的一部分之外,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它的价值。高校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无法被有需要的群体所利用,这就成了它的“附属”之痛。

    看完新闻后我在思考,这种现象其实是不单单会在陕西高校出现的。试想一下,陕西作为旅游大省,西安作为旅游城市,这样的资源都已经被荒废了,更何况其他地方呢?高校博物馆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尴尬处境,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首先是机制问题。正如新闻中所提到的,高校是管教育部门管辖,而博物馆有属于文物部门管理,这样就形成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出现问题最终会得不到解决,而资源则一直被如此搁浅。

    第二、其次与地理位置有关。高校博物馆一般都在校内,这样一来在学校的相关制度下,外边的人很难进来,不像一个旅游景点谁都都可以参观。即使外人可以进来,那么给学校正常教学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就像武大樱花节时候,武大学生会抱怨,祈求校园能有一番安宁一般。

    第三、与公众知识储备及兴趣的关联程度。这话说的很绕口,其实就是好说能否吸引公众。不管什么资源,什么好东西,要能够符合公众口味始终都是很难的,尤其是文物这东西,不是旅游景点,你可以完全按照公众意愿去改建。所以,这也是它难以发展的一大阻碍。

 

    面对高校博物馆的尴尬处境,我认为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规划,找出一条能够合理发展的路子来。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尤其是国外一些名校博物馆发展的例子我们都可以借鉴。我们国内成功的例子也不少,就比如前边提到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物馆,现在就成为了一种旅游资源,同时也作为科普教育基地,爱国教育基地,把它的光芒真正地洒向了四面八方。

    大学博物馆说尴尬,其实也不尴尬,只是错失了的资源而已,相信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只是我们还在擦拭它的光芒,相信有一天,它会以全新的姿态走向公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