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健康小伙何以饿死家中?
(2010-08-14 23:42:01)
标签:
校园 |
23岁健康小伙何以饿死家中?
文/莫默
事件回顾:河南罗山23岁小伙杨锁8个月前被活活饿死在了家中,据村民介绍,父母对杨锁非常宠爱,他8岁时出门都是父母用担子挑着。后来父母先后病逝,杨锁跟着堂哥生活,到建筑队干活嫌热,到饭店当服务员要别人伺候,最后回到村里挨家讨饭,上厕所则是在屋内挖个坑解决……一直到最后以至于饿死家中。(来源:中新网)
看到这样的新闻,让人感到寒心,一个四肢健全,心里也正常的活生生的人竟然会饿死家中,而饿死的原因竟然是懒。邻人给的肉挂在屋檐下烂掉,也懒得去做,懒得去吃,宁愿饿死也不愿意动一下。
以前听到故事说有个懒人,父母外出给烙了一个可以吃七天的烙饼,挂在脖子上,结果三天后父母回来后孩子已经饿死了,因为他吃完了在嘴边的饼,另一边的够不着所以就饿死了。以前都知道这是编的故事,用来教育人不能懒的,可是没想到到了这个物质发达的社会,故事被现实给应验了。
这样的事情,我很希望是假的,因为没有人会相信23岁的人还会饿死。23岁的80后小青年,应该和我们一样大小,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呢,而且并非残疾,并非智障,身体健康,心理健全,不,我想懒应该也是一种病,他已经病入膏肓了,心理应该已经极度扭曲了罢。
我想表示一下同情,可是这同情却毫无根源,我想表示一下悲哀,这悲哀却也显得生硬,只能想起鲁迅先生的“怒其不幸,哀其不争”,听说过惨死的,没听说过懒死的;听说过因为疾病,因为饥荒饿死的,还没听说过因为懒惰饿死的。所以我只能怒斥其不幸,悲哀其不争。因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与此同时,我想到了那些身残志坚的人。记得不久前看到一篇报道,说到一个叫高淳的青年,应该也是一样的年纪吧,不过却没有一样的幸运,因为他从小就患上了天性肌迟缓症而重度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可是他却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读完了小学到中学的全部课程,并且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最后在全身瘫痪到只有右手的一根食指和大脑可以动的时候,凭着毅力,依然用一根手指敲击电脑软键盘,历时四年写出了151万字的长篇小说《风逝》。想想这样的人,却是让人佩服。
相比之下,健康的杨锁却能被自己的懒惰给打垮,这不得不使人心寒啊!然而,冷静下来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这样的悲剧之所以会从故事里跑到现实中来,究竟是谁的错?谁应该反思?
首先,肯定是杨锁这样的“悲剧哥”。悲剧的发生,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懒,让他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懒,让他走投无路,只如行尸走肉般活着;懒,让他连求生的勇气都没有,宁可饿死也不愿意伸出那双早已被懒惰所融化的手。
其次,父母应该这出悲剧的帮凶。因为邻人已经说过,这孩子就是让父母从小惯大的。杨锁8岁时,父母出门还把他用担子挑着,不让他走路。“小时候,杨锁有时也试着干活,他父母看见后就说,你到一边玩儿吧,别累着了。”村里人这样说。就是这样的父母,使得孩子养成了懒惰的习惯。衣服脏了就扔掉,绝对不洗,父母撒手人寰了,就挥霍家产,等走投无路时就到村上讨饭吃,别人给的食物挂在屋檐下,宁肯烂了也不做来吃,最后酿成悲剧也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可以说是父母的娇惯使得孩子失去了生存的能力。雏鸟不学飞,等到长大了就后悔了,最后便只能吃亏了。
从今年四月份起,有关单位和部门已经在着手努力,将杨锁的故事编成电视《罪爱》用以教育父母,给那些把孩子当大熊猫养的父母敲响警钟。杨锁的故事虽然是个极端,但很有代表性。所以在编的电视旨在我们要把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所有的父母,以及所有即将为人父母的朋友,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最后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位老师给我们说过的一句话,就放在这里作为本文的结尾吧:爱自己的孩子,母鸡都会,更何况母亲,爱孩子,就请让他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