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的大幅调整,其根本原因是房地产行业挤压实业投资的恶性循环与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大方向的冲突,引发了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这种恶性泡沫循环的具体表现:房地产行业暴利——吸引大量实业资本——过热的房地产投资推高资源价格,导致实业成本剧增,利润下降——更多的实业资本进入房地产行业。
这种恶性泡沫循环对经济造成的毁灭性打击,最可以让我们引以为鉴的就是日本,这里我不用赘述。但为什么中国不会步日本后尘?
首先: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阶段不同,在我们东南沿海进入日本泡沫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时,内陆广袤的地区还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这样泡沫的形成速度被延缓,泡沫破灭时的冲击也减少。
第二:中国人口所处的发展阶段与1990年的日本不同。我们知道房地产行业需求方可以分为两类:投资和消费。当恶性泡沫破灭时,对投资类消费者的打击是致命的,但如果日本存在刚性的房地产消费需求,经过经济的镇痛,消费需求上升,经济还是可以慢慢走出低谷,可不幸的是日本在上世纪末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通道,房地产的消费需求也同时下降,所以在双重打击下,日本经济进入了长期的衰退。但中国目前人口的增速虽然放缓,但还处在“人口红利”期。
第三:由于有了日本的前车之鉴,中国政府及时重拳出击,遏制了恶性泡沫的进一步恶化。
这种恶性泡沫循环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遇到的,但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国家都会出手遏制这种恶性泡沫的形成,这就是房地产投资的硬伤。而在国家出手的时候,受打击最大的是投资类的需求者(引发了深圳出现的断供事件)和进入一级市场的实业资金(造成了浙江多位明星企业家落马)。
所以站在行业分析的角度,从短期来讲,这次调控实际是房地产行业洗牌的一个过程,对于房地产类上市公司而言,到不了伤筋动骨的地步,但要在销售量萎缩的同时,消化过去两年房地产热时的高昂土地成本,今年下半年行业整体的业绩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从中期来说,这次调控消灭了许多中小房地产商,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而人口红利,二三线城市及县域经济的启动等房地产消费需求仍然存在,对于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来说,会有一次浴火重生的过程,之后他们还有十年好日子过,但行业整体的爆炸式发展机会已经过去了,行业进入了深度发展阶段。
从长期来看,投资房地产行业并不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除了上述“恶性泡沫”的行业硬伤外,房地产行业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还有两个重要缺点:1.规模协同效应并不明显,其高速发展的可持续性值得怀疑。在全球500强企业中,入选的房地产企业只有两家美国公司,并且他们受次债危机影响都损失惨重。2.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为房地产行业未来需求量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十年以后可能出现的需求断层,值得大家随时警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