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程性评价方案
(2009-09-11 21:19:10)
标签:
杂谈 |
五、体育学习过程性评价方案
(一)评价的目的与理念
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它不仅仅要了解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的情况,更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学习目标不仅仅是一个要求所有学生达到的同一标准,还应包括个人的努力程度。
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在体能、技能、行为、态度、人际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不足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到原因,努力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学习评价,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体育学习方面长处的过程中,体验体育活动中成功的乐趣与喜悦,增强体育学习的自信心,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
4.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评价,学生对自己的体能、技能、态度、行为、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情况有一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便扬长补短。
(二)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
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应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相结合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尤其是需要与学习领域的水平目标相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课程标准和我们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五大类评价内容。其中每一类的具体内容还应该根据学生年龄、学段、个体的基础情况、以及《标准》要求,制定评价内容。
1.身高与体重----评价标准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10%)。
2.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与体能相关的体能运动项目(30%)。如水平一的投沙包。
3.基本知识与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学会简单的技术动作,掌握一定的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30%)如跳短绳。
以上两部分是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各水平阶段确定的测试内容:
一年级:投沙包、跳绳、身高与体重。
二年级:投沙包、跳绳、身高与体重。
三年级:50米跑(25米×2往返跑)、仰卧起坐、身高与体重。
四年级:50米跑(25米×2往返跑)、仰卧起坐、身高与体重。
五年级:400米跑(50米×8往返跑)、仰卧起坐、肺活量体重指数、身高与体重
4.学习态度与行为表现——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及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同时也包括着装、课堂纪律两个方面。(15%)
体育学习态度的评价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
(2)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否全身心地投入?
(3)能否积极主动思考,为达到目标而反复练习?
(4)能否认真接受老师的指导?
5.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自信心、意志品质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及相互合作与交往精神(15%)。
(三)成绩评定的具体检测方法
1.身高与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通过每年9月份的体检进行检测。
2.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基本知识与运动技能中的检测项目通过单元教学的安排随堂测验对学生进行考核与技术评价。
3.学习态度与行为表现、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检测,通过体育课上的考勤、老师课堂中的巡视指导记录,学生小组内的民主评议来评定。(统计表格如下):
体育学科学生过程性评价记录表
学校:
|
姓名 |
项目1 |
项目2 |
项目3 |
项目4 |
项目5 |
总分 |
等级 |
备注 |
|||||
|
|
|
|
|
|
|||||||||
|
成绩 |
得分 |
成绩 |
得分 |
成绩 |
得分 |
成绩 |
得分 |
成绩 |
得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美术学习过程性评价方案
(一)评价指导思想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强化评价的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积极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师进取。
(二)评价目的
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以及不足的地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
(三)评价方式
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灵活掌握。
(四)评价内容
1.学习态度(10分)
(1)对美术课感兴趣。
(2)美术用品准备齐全。
2.课堂纪律(10分)
(1)专心听课,不随便讲话。
(2)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举手发言。
(3)创作时安静有序,不影响同学。
3.综合技能(20分)
(1)认识常用颜色10种以上。
(2)能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
(3)能动脑筋用多种材料通过折、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物体或动物形象,并进行想象创作。
4.设计应用(60分)
(1)作业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和创新。
(2)作业能按时完成,效果良好。
(3)能安全正确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美术过程性评价实施量则:
|
评价内容 |
学习态度(10) 1.对美术课感兴趣。 2.美术用品准备齐全。 |
课堂纪律(10) 1.专心听课,不随便讲话。 2.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举手发言。 3.创作时安静有序,不影响同学。 |
综 合 技 能(20) 1.认识常用颜色10种以上。 2.能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 3.能动脑筋用多种材料通过折、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物体或动物形象,并进行想象创作 。 |
设计应用(60) 1.作业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和创新。 2.作业能按时完成,效果良好。 3.能安全正确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
||||||||||||
|
姓名 |
一 |
二 |
三 |
四 |
一 |
二 |
三 |
四 |
一 |
二 |
三 |
四 |
一 |
二 |
三 |
四 |
|
|
|
|
|
|
|
|
|
|
|
|
|
|
|
|
|
|
|
总评 |
|
|
|
|
||||||||||||
|
备注 |
|
|
|
|
||||||||||||
七、科学学习过程性评价方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课程宗旨。事实上在实际的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必须面临对学生科学学习状况的评定问题。
因为它不像语文、数学、英语那样有分数的甄别,但对于我们这种中过程轻结果的课程来说,更利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过程性和多元性评价的尝试。
就咱们学校目前的现状,教师往往面对着几百位学生,课时量比较繁重。因此,为更好地开展科学课的评价,在实施科学课的评价中,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符合实际、易于操作、不过分加重科学教师负担的评价体系。下面我和几个老师商量的一个评价方案:
(一)评价的内容:(多元性)
|
姓名 |
课前实验材料收集 |
搜集资料、信息 |
课堂表现 |
小组合作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家长评价 |
课后实践 |
综合评价 |
|
|
|
|
|
|
|
|
|
|
|
附:科学课课堂表现评价表
|
内容 |
上课专心,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无影响老师和同学学习的行为 |
听清实验要求,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
实验中听从安排,能细致观察、认真记录 |
能倾听同学发言,不插话,听明白同学的意思 |
安静地做实验,大声地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
爱护实验器材,能主动收拾、整理实验器材 |
|||||||
|
序号 |
日期 |
他评 |
自评 |
他评 |
自评 |
他评 |
自评 |
他评 |
自评 |
他评 |
自评 |
他评 |
自评 |
|
1 |
|
|
|
|
|
|
|
|
|
|
|
|
|
(二)评价实施
1.全程评价:科学课的教学不仅限于教室,不限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都是学科学用科学的空间。相应的学习评价也应该延伸到这些广阔的空间和时间中,于是在课堂行为表现评价之外我设计开展了课前准备、课后实践活动评价表,把科学学习的全过程都纳入评价范围,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表现。
2.多方位评价:期末我们就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后实践、课堂表现等逐项、逐级评分,然后综合起来给出本学期学习成绩。多方位、综合性的评价,更充分体现学生本学期学习的各方面状况,综合考虑了学生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发展。
3.评价主体多元:自评与互评,生评与师评相结合。课前准备和课后实践评价主要由教师进行,课堂行为评价则由学生自评互评完成;单元学习自评、单项活动在学生完成自我评价后由教师对学生评价进行再评;其他各项评价也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师在评价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再是唯一的裁判员。学生参与评价,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
4.提前告知学生评价方法,让学生了解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开学初始,选择合适时机逐步告知学生科学课与众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形成科学学习常规,明确评价细则。
总之,我们建立的这种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