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2009-04-29 06:27:0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反思 |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徐华强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教学用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它是在学生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学习的,为今后的综合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关于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积累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能用两步连乘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灵活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自觉性。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但和这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比较,用两步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在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相关信息的选择、组合等方面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但思考方法是一致的,这些都为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对获得的信息做出正确分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而本节课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复杂了,如何指导学生从复杂的数学信息中寻找相关的数学信息,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1、采用主题情境式教学,以“学校运动会”为背景主题,以创设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想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讨论、去争辩、去探索,使学生之间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见解,明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就会有不用的解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分别是:一、观看视频,激情导入。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四、巩固应用,拓展深化;五、回顾总结,体验成功。
第一环节:观看视频,激情导入。
以运动会开幕式方队表演的情景,吸引学生进场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从学校生动有趣的运动会方队表演情境出发,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现象,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取出相关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只有自己有了内在的疑问,才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第三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体现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多种想法,并借助卡片与算式有机的结合,让学生通过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思路,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策略,展示了学生个性化的解题思路。同时,使学生经历了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
2、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运动会方队表演情境中,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亲身感受数学的价值与无穷的力量,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学习主体主动建构的。鉴于此,以上设计中,改变了以往的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把发现知识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拥有了真正自主探索的空间,那些原本应有教师去“教”的知识被学生主动地建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通过比较、点题环节设计,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帮助学生明确了思维方向,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正迁移。)
3、
1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分鸡蛋,跑步比赛、游泳比赛、发奖品等再一次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机会,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对学生来说有亲切感,它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之中。这个问题是侧重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选择,是一个开放的、灵活的、不确定的生活情境。学生可以根据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找到不同的答案。这样的教学给学生求异思维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既满足了学生求新、求活、求实的心理需求,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层次,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总之,本堂课,我以“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际”为主线,力求让每一位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