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语可成为一种职业避险工具?

(2009-01-16 15:43:15)
标签:

杂谈

外语可成为一种职业避险工具?

报道:《第一财经日报》  记者:苏娅

链接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109/03455736348.shtml

采访对象:“老罗培训”听力口语部主管许可
采访记者:苏娅

《第一财经日报》:“牛市揽财,熊市添智”,经济放缓了,大家有闲读书了。我想了解,在你的学生中是否存在着因为金融危机的冲击,感到“充电”的必要、主动学习英语的例子?

许可: 针对这个问题,我昨天在校内网上发布了一个测试,列出了关于这个问题的三种选择,截至1月6日,有90名网友投票作出回应,其中“有影响,并且会参加学习班”的,占35%;“不会去”的,占30%;“也就那么一想,不会行动的”,占25%。

如果把第一项和第三项选择视为被金融危机这个事件所触动,意识到危机和学习的必要的话,这一部分人占55%。我对这一信息的读解是:因为金融危机,开始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存在问题的的人还是很多的。

《第一财经日报》:我们以往对于“外语”的认识是否存在着偏差,比如强调其工具性的一面,而将来,一门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也是学习内容?

许可: 我们的习见是视语言为一种工具。事实上,即便只是作为工具,我们对此的认识也不足。另外,一个人的眼界比他所拥有的知识更有价值。影响人 生抉择,帮助人应对变局的素质是一个人的眼界。“眼界”是英语能够给人带来的最直接的益处。我们通过对语言的学习,读解不同文化的文化思维,通过英语这一 工具或中介,方便地获得英语背景下的文化资源。

作家连岳曾说:英语无疑是当下最重要的知识工具,别的行业我不敢说,若是混职于传媒业,看不了英语报刊,就有点对不起自己的这份工作。原因嘛,绝大多数资讯与观点是以英语记录的,而且由于使用的人口多,空间分布广,将英语称为最大众的语言,可能不算过分。

《第一财经日报》:什么样的人群或职业对语言能力的要求更为迫切?

许可: 似乎不能用职业来划分,因为将来的合作团队更多的是跨越多个国籍、多种文化的,英语作为一种应用工具,能够帮助一个在各方面都很出色的人 才实现与同一平台上的人才的分工、协作,最终实现团队资源的自由配置。比如,一个中国艺术家希望获得高于国内投资几倍多的国外投资,势必需要研究他们的文 化,自由出入于他们的文化思维和语境之中。语言使一个优秀的人才获得了一个更为开阔的平台,与更广泛的同一级别的人群对话。

我的学生中,有这样的例子:他们是通过学习托福、雅思课程,得到不错的成绩,为自己进入外企加分。因为在语言运用的培训过程中,他们无形地积累 了对于英语背景之下的人的思维模式和文化习俗的读解能力,对于运用共同的语言和融入环境所需要的一系列“软功夫”,他们在参加语言培训的过程中已经磨了出 来。

《第一财经日报》:对于一个普通的职员,更有效的学习英语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许可: 参加培训学校或自学都可以。但现在很多人已经没法承受学习的孤独感了,因此,参加培训学校更可行。另一个理由是,培训学校以语言的应用为 教学目的,它有一套成熟的教学方法直接针对应用这一功能,而免去个人用于摸索学习方法耗去的工夫。再者,对于不同语言背景下,思维文化的读解需要老师的引 导,而语言又是一门需要交流的学问,培训学校更有氛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